其實這個社會有時候真的很像一款bug比較少的養成運營游戲。
確立一個方向正確的項目、投入足夠的資金、招攬必要的人才以及有創造力的天才,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特殊的實驗器材和時間。
搞科研、搞高科技硬件方面的科研,真的是投入大、資金收益回報不穩定的項目。
比如現代工業頂尖的瑰寶光刻機。
如今可以制造最頂尖高精度光刻機的國家,全球只有荷蘭一家,名叫荷蘭a的公司,然而就是這么壟斷的霸主地位,他們制造的euv光刻機,一臺售價是12億歐元,折合人民幣94億元,可賣出的錢和投入的資金卻根本不能抵,并且但這個價格看看就行了,根本不會賣給外人,所以“銷量”并不高。
又比如目前大夏在全球研究領先中的人造太陽。
也就是在地球上模擬太陽內核的環境,所以相關的實驗設備又被稱之為“人造太陽”,全稱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
當然,顧青是玩不起這兩樣的。
前者要的高精度制造設備太多,需要慢慢精進;后者要的鈔票資源太多,要想穩定人造太陽,并有實際應用,需要很多個零的資金投入,只有國家才能支持的起。
但是作為一個腦袋里裝滿了異次元科技的人來說,后者,能源其實更容易制造。
不過并非是人造太陽,而是鈀元素反應堆。
鈀adiu,d是第46號化學元素,單質為金屬。
最重要的是,鈀能夠吸收大量的氫氣,甚至可以達到自身體積的上千倍,只需要稍微加熱后這些氫又能釋放出來,因此鈀用作儲氫材料的潛力十分巨大。
有這么強大的潛力,自然有很多人打它的主意。
二十世紀末,有兩位電化學界的大佬試著用鈀來電解重水,然后他們在實驗后發表了一個結論這個實驗有異常高的能量產出,并測量到了中子和氚產出,因此他們認為鈀能夠在常溫下誘發核聚變,又稱冷聚變。
要知道,通常情況下想要讓核聚變發生,需要把燃料加熱到上千萬攝氏度,才能讓燃料有足夠的熱動能,來克服原子間的庫倫斥力發生聚變
。
如果在常溫下就能實現核聚變,那就是真正的能源革命。
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火力發電,維護麻煩、需要地區條件的風力發電,需要改變環境,水資源豐富的水力發電,這些發電項目都會因為這個鈀元素反應堆而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但是現實哪里是那么簡單的,這兩位電化學界大佬的實驗,后世的“不肖子孫”都沒有再重現過。
并且學術界對鈀元素冷聚變結果提出了大量質疑,最科學的一個質疑就是
常溫下氘的熱運動能量遠遠不足以克服庫倫排斥,不可能發生聚變。以往的實驗發現,鈀會加劇氘氘之間的排斥,更不容易發生聚變。
所以鈀元素反應堆就像一場鬧劇,起初熱熱鬧鬧,后面冷冷清清,時不時還有人翻出來吐一口唾沫。
但在顧青所傳承到的知識中,卻有很大分歧。
有兩位大佬發明了由鈀元素作為動力源的方舟反應堆,一種能量供應裝置,可以為外界清潔能源,但是初代方舟反應堆的體型十分巨大,能量轉化效率十分低下,之后其中一位大佬的孩子改進了反應堆設計,成功將其小型化,用作了自己裝甲的動力源。
物理問題都可以用關于時空的偏微分方程數學物理方程描述。而偏微分方程理論告訴我們,對于一組偏微分方程,可以有任意多組解,所以其確定的解是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決定的叫做定解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