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一次來接觸到的人,這次九州科技的人,有更好的裝備,有更前沿資深的技術,甚至在話語間時不時會透露一些讓他們感覺在看科幻的概念。
雖然大家都簽署了保密協議,但這種大動作牽扯到的人何其多,自然有些消息就會悄無聲息的流出去。
不過這消息最早公開的還是國外媒體。
大夏不允許有十八英寸技術,這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中小企業
這是壟斷的雛形,我們必須要警醒
臺積電早在13年便重申18英寸晶圓制造計劃,九州科技是偷竊者
諸如此類的抨擊和報道在外媒突然火爆。
以九州科技為代表的大夏晶圓制造企業就像是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而在經歷過這幾年外媒的各種惡劣操作后,大夏的民眾們卻早已看穿了真相。
只要是大夏領先的好東西,在他們口中就不會是好的。
雖然不相信九州科技會做出偷竊技術的事,但轉念一想,恐怖的猜測出現了。
“是不是九州科技的晶圓制造技術真的突破了十八英寸oc”
“根據摩爾定律,九州科技花兩三年時間提升一個階段技術,好像還挺合情合理誒。”
“兄弟們,我剛查了那個狗媒體報道的臺積電13年計劃,那就是吹牛皮的,現在全世界就沒有一個公司掌握了大規模生產十八英寸晶圓的技術國外的專家說,最理想的情況是、每月生產12萬個至15萬個晶圓的18英寸晶圓工廠的投資都需要120億美元至150億美元,這踏馬還上不封頂,根本就沒有公司搞出來”
“等等,外媒像打了激素一般搞這些事,是不是九州科技真弄出來十八英寸晶圓大規模制造的技術”
無獨有偶,大夏的媒體則開始收集資料,發表了一則有些老的新聞。
“十年前,18英寸晶圓技術曾是半導體產業內熱議的話題,當時不少雄心勃勃的芯片公司投以重資,卻紛紛鎩羽而歸,并且指出18英寸晶圓是一個海市蜃樓,2011年,法蘭西eti公司一度還成立了全球18英寸聯盟。
然而這個18英寸聯盟成員卻目的各不相同,計劃中的50個設備類型來自不同的供應商,目的主要是數據開發,以支持來自復雜供應商的各種設備類型。
并且這些聯盟參與者,在參與了數次試驗之后,有的則開始擔憂十八英寸晶圓技術的未來,有的甚至直接退出了聯盟。
18英寸也在不久后戛然而止,那些公司砸下的幾十億美金,有多少被挪用到了非18英寸的尖端制程的芯片的研發,至今仍是一個謎。
事實上,對目前已有的技術和平臺而言,持續提升生產率是當務之急,芯片慌的終端市場的價格壓力將會向上傳遞給制造商和供應商。
反過來,無效的生產過程和高成本又會向下傳遞給買家和終端市場,而18英寸則完全可以改善產業鏈的成本狀況。
總而言之,18英寸一代對整體行業成本下降而言是積極的,而且可以有效地補償由于技術發展減速所導致的成本增長,只是技術難度太大,國外企業暫時沒有取得成功。”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