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國產ar視景頭盔,雖然也裝有攝像頭、微型投影裝置、超廣角大視場高清顯示玻璃面罩等硬件,但是頭盔自帶的微形計算機處理攝像疊加相關參數,投影到玻璃面罩上的效率。以及投影質量都比鈦鉭星第二代智能頭盔差的太遠。
并且該頭盔除了獨立設備集成度高之外,和機身的聯動性更強,九州科技將萬物互聯做到了戰機之上,哪怕是機翼有所變動,都會很直觀的展現在頭盔顯示面罩上。
在和負責人商談了解情況后,顧青一行人才見到了此行的正主,飛行員們。
沒有問名字,也沒有寒暄客套,顧青雖然是第一次和他們見面,但卻是在介紹完情況后,直接說道“由于這段時間,我在忙半導體的事情,所以在智能頭盔項目上,投入的精力并不多,雖然從客觀角度來講,現階段我們的頭盔已經是世界第一,并且材料突破很難,但我還是要向大家說一聲抱歉。”
道完歉后,周遭的氛圍很明顯有些些許變化。
接著,顧青才繼續說道“前面幾天,我熬夜查看了實驗日志和項目報告,大家在實際使用中遇到的問題,百分之九十都解決了,剩下的只能等技術升級才行,所以我還想知道大家還有其他的問題,或者說最近新的使用感想沒有之后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對其進行改善。”
話音落下,現場為之一靜。
如今的顧青可不是當初的大學生,而且幾位飛行員們常年接觸高科技設備,對眼前這個年輕人的研發能力那更是佩服。
或者從粗俗的方向說,顧青隨便找個賺錢的項目,投入其中,便能輕松收獲百億利潤。
而作戰戴的智能頭盔
雖然很貴,但總采購量上并不大,利潤更是低到難以想象。
這個賺錢的天才商人,在賺錢和研發技術之間,居然真的是只會考慮后者。
真的是聞名不如見面。
稍微整理思緒后,便有飛行員說道“第二代智能頭盔在我親身體驗這么久的情況下,已經能夠實現人機融合,機身上的攝像頭根據傳感器指令進行數據整理,同步到顯示面罩。這樣一來,戴著頭盔可以看到的信息和場景的確變得豐富。
但是在數據處理上,我現在越發依賴頭盔,而非儀表盤,不論是高度、爬升率、飛行姿態,又或者是地形、敵情、通知信息、航向,這些數據都有極大部分可以由顯示面罩展示,但是這給初步使用的飛行員帶來了極大的學習壓力和適應壓力,并且由于頭盔重量的原因,長時間佩戴,會造成頸部和肩部的不適。
我最多只能保持兩個小時的專注度,隨后就無法忽視身體帶來的壓力。”
聽到這位飛行員的使用感受,顧青心里就是一嘆。
在如此復雜而又多變的空中,精神高度集中保持兩個小時,真是非人哉。
所以他很單純的問了一句“作為一款隱身戰斗機飛行員,你希望的理想狀態是怎么樣”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