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無數人寄予厚望,也被無數人怨恨、詛咒的祝融號飛船,平安的進入了地火轉移軌道之后,順利的展開了直徑25米的薄膜太陽翼。
這種特殊的太陽能利用裝置,表面有一層特殊的光伏涂層,可以在深空環境擁有45%的能源轉化效率。
雖然九州科技的工程師們費盡心血,將智能機器人的各項參數都調整到了普通人類的程度,但在顧青的指揮下,這三臺被送往火星的智能機器人,可以說是近十年,九州科技研發制造的“最弱智”的智能機器人。
甚至這三臺機器人的構造都與其他智能機器人完全不同,沒有智慧核心部件,也沒有固態電池能源組,更沒有6g通信和正在實驗的7g通信模塊。
這三臺機器人的“最高階”智能表現,就是能夠形象具體的將自己身軀攝像頭和其他傳感器記錄的數據,通過語言的形式描述出來。
但哪怕如此,這三臺智能機器人的語言模塊也極為“原始”,有且只有大夏普通話的語言模塊資料。
甚至于,這三臺機器人每天記錄的工作日志,也都只有比較簡單的大夏文字和一些加密文字,它們的數據庫里面,就沒有其他更先進、更智能的數據了。
1kb都沒有。
一個進入九州鈦坦星部門工作時長在兩年半以內的員工,都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就完成這三臺機器人的邏輯代碼和數據庫構建工作。
不過,這都影響不了外界對這三臺智能機器人的“吹捧”。
曾經作為九州科技的頭號反對喇叭媒體——《華爾街日報》,現在因為有相當多華爾街金融機構進駐大夏,有幾位金融大亨為了“安全”的生活環境進入月宮建筑群生活,現在已經逐漸成為了九州科技在西方金融圈子里的頭號中立媒體。
“九州科技的模擬載人登陸火星,在飛船成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之后,已經成為了人類新世紀的外太空探索里程碑事件……根據我報記者采訪,九州科技下屬全資子公司九州星海科技,已經做好了在近年內進行真實載人探索火星的方案,當前,前提是本次使用智能機器人,代替模擬人類宇航員登陸火星,并且成功往返……
據悉,本次九州科技研發制造的三臺智能機器人,擁有和人類相差已經不算遙遠的智能程序,可以根據身上傳感的數據,準確告知當前身軀遭受的所有感受,讓機器人更加有溫度……
火星存在厚度超百米的純凈冰層,開采難度較低,同時擁有深層液態水,南北極覆蓋大量淡水冰,地表富含鐵、鎳、鎂等金屬元素,可支撐工業發展……大氣當中擁有超過95.3%的二氧化碳,可轉化為氧氣供呼吸、合成甲烷燃料,支持航天器返航。
其自轉周期為24.6小時,傾角與藍星接近,或許將成為我們人類真正可以立足的農業星球!
九州科技作為我們人類的科技前鋒,從月球開發階段對各項科技的探索,到現在已經完成了部分科技成果,并且已經切實準備將這些技術應用到火星開發,營造人類真正的第二星球家園……”
當初有一位被稱為“硅谷鋼鐵俠”的科技企業富豪瑪斯氪,曾經就語出驚人的說過,要在十幾年內完成火星殖民。
只不過,十幾年的時間,space公司連月球都沒有登陸,更何況是登陸火星,更談不上去火星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