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安和李遂馨倒是也沒有久等太久,不過半盞茶的功夫,工部尚書府的馬車便姍姍來遲的到了。
李遂馨早早在見到馬車從街另一頭駛過時,便一臉歡喜之色的拉著于安安下了自家馬車。
清河崔氏乃是氏族之家,因此家中的馬車單看外表倒是普通,掛飾和選材都十分低調,并不奢華張揚。
“月茹妹妹”
馬車剛剛停穩了,車門便被人從里面急匆匆的推開。
一個靈動活潑的少女現出半個身子,喜滋滋回道“遂馨姐姐”
清河崔氏的貴女一貫晚婚,出門子比較晚。
崔月茹今年剛過十五歲,還沒到他們族中女孩說親的年紀。又是尚書和夫人的幼女、上面有好幾個年長的哥哥姐姐疼寵,因此被養的十分天真嬌憨。
待看到含笑站在李遂馨身側的于安安后,崔月茹微微一怔,問道“這位姐姐是”
李遂馨對她介紹道“這位便是我父親的義女于安安于姐姐了。乃是我父親的八拜之交,已故的平威將軍于將軍家的獨女。”
于家
平威將軍
崔月茹輕輕蹙眉思忖。
她年紀小,出生時候昭歌城里老早就已經沒有于家這戶人家了。
加上清河崔氏是文官出身,因而對武將門第不甚熟悉,以至于她根本沒聽過所謂的“平威將軍”。
但小姑娘雖然嬌憨,卻也十分有禮貌,并未將自己的疑惑顯露的過分明顯。
李遂馨與她年紀相仿,兩人十分熟悉,知道她久居內院必然對不上人,于是不動聲色的帶了一句。
“月茹妹妹年紀小,興許還不識得平威將軍昔年的威名,不過于姐姐的母家,月茹妹妹你定然聽過的。”
她眨了眨眼,笑著繼續說道
“大名鼎鼎的太子太傅、寧無疾寧老大人,正是于姐姐的外祖父。”
“啊”
這下崔月茹就知道了。
她瞠目結舌的看著氣質溫婉但其貌不揚的于安安,忍不住錯愕驚呼
“永州寧于家姐姐的母親原來出身永州寧氏
我們崔家有一位遠房姑奶奶,便是嫁到了永州寧家。這般說來,我們還是親戚呢。”
天宸世家大族之間世代通婚,旁支冗雜,子嗣眾多,姻親關系復雜凌亂。
往那上下左右各自拐上幾個彎兒,誰家都能發現幾個突如其來的姻親舊故。
于安安從善如流,含笑道
“原來如此,怪不得我瞧著月茹妹妹如此面善,原來是我與妹妹本就有緣分。”
于安安為人本就溫柔周到,加上有了這么一層說遠不算太遠、說近也著實不近的所謂遠房姻親關系,因此和崔月茹之間倒也少了那么幾分初見的陌生和隔閡。
三個女孩子帶著各自的貼身丫鬟,在門口遞上宴會帖子,便結伴進了眼前的萬府。
此時,萬府里面該到的人幾乎都已到的差不多了。
李遂馨行走間還惦記許久未見的長姐,關切的問
“對了月茹妹妹,我大姐姐近來可好”
崔月茹捂唇笑。
“大嫂自然安好,只不過小三郎最近腸胃略有不適,大嫂難免掛心,因此這次便不曾同我一道出來。”
李大小姐十七歲出嫁,如今嫁入崔家已有十一年。
她婚后次年便十分爭氣的給崔月遠誕下了嫡長子,兩年后再誕次子,又過兩年再育第三子。
李大小姐嫁進夫家連生三子,加上娘家實力亦不容小覷,因此在夫家的地位可謂是穩如泰山、順心如意。
而崔月茹口中的“小三郎”,便是李遂鴻所誕的幼子,如今不過六歲總角之齡的崔家小三公子。
崔小三郎因為最近腸胃不適,精神萎靡不振,因此身為崔氏當家長媳的李遂鴻十分忙碌。
像今日這種別家舉辦的不甚重要的詩會茶會,崔少夫人幾乎很少涉足,一貫便是小姑子出面,全當是小姑娘出門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