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五。
山城,朝天門碼頭,三元廟。
宋書堂一改前幾日頹唐模樣,頭發打理干凈利爽,身穿粗布麻衣,右手捏著三日前的報紙,卻折疊成三角模樣,一角朝內一角朝外,立于三元廟門前。
張望之際一輛轎車行至身旁,看了一眼他手中報紙似是在確認什么,后打開車門喊他上車。
宋書堂彎腰上車,還未坐穩便聽到后座之人喝道“閉眼。”
剛將眼睛閉上,便有黑布橫于眼前,將宋書堂的雙眼蒙住,后車子啟動開始行進。
“嗶嗶”
“炒米糖開水”
“磨剪刀來戧菜刀”
“賣報,賣報,新華日報最新文章,聲討汪逆反對投降。”
“來碗抄手”
“七十二行行行在,一街設祭又一街,元朝人把我們宰相宰”
各色各樣的聲音,接踵而至不分先后,剎那間全都涌入宋書堂的耳朵。
吆喝聲
賣報聲
川劇聲
相互摻雜,彼此難分。
宋書堂牙齒緊叩舌尖,迫使自身靈臺清明,拼了命去記憶這些聲音。
口中漸漸有了血腥味,也渾然不覺。
黑布蒙眼,沒有了視覺,他現在能依靠的,僅是聽覺和嗅覺。
無數聲音,在耳中放大。
孩子的嬉笑玩鬧聲
店鋪的叫賣吆喝聲
行人的高談闊論聲
還有鼻腔中,淡淡的若有似無的氣味。
香味。
臭味。
油漆味。
殘余焦土味。
宋書堂依靠平穩的一呼一吸之間,知道已經過去二千一百四十二息。
可車子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山城老城區,有這么大嗎
他認為開車的人在繞圈子,因為有些聲音,聽起來居然是感覺熟悉。
有些味道,也似曾相識。
“到了,下車。”
“四千零一十四息。”
當聽到下車的時候,宋書堂心中的數字,定格在了四千零一十四息。這個數字,讓他眉頭緊鎖。
一呼一吸,方為一息,四千零一十四息,半個多時辰。
聽起來不算長,只是對現在的宋書堂來說,卻是天文數字。
且這個過程中,車子的速度,不斷變化,難度再度升級。
舌尖觸碰到牙齒,他方才感覺到痛。
他被人帶著向前走,跨上五階臺階進入室內,又行片刻眼前黑布才被拿下。入眼會客廳陳列簡單,實木地板陳而不腐,水晶吊燈璀璨華麗。
“在這里等著。”說完,房間之中就剩下宋書堂一人。
他從窗戶向外看去,想掌握更多的線索,只是看到的不過是一處庭院罷了,觀察不到臨街的任何建筑。
門外傳來腳步聲,一個人由遠及近,和門口負責看守同時也是帶他過來的人交談起來。
“換人了”來人的語氣帶著一絲疑惑,聽聲音是四十來歲的中年人。
“換了一個年輕人來,不是上一次的人。”另一人帶著恭敬說道。
中年人略微沉吟片刻問道“確定沒帶錯人嗎”
“他在約定好的地點,拿著確認身份的報紙。”地點沒錯,報紙沒錯。
可人卻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