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算不上故事的故事
牢清時期。
有兩個相鄰的村子,一個叫大王莊,一個叫小王莊,中間是一水之隔。
說是兩個村,其實都是‘王貝勒’家的農莊。
而王貝勒又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時常有親民善待之舉。
比如家中仆從長隨每月的例錢都比別人家的多一兩,比如喜歡救助鰥寡孤獨的流浪者,遇到了總會差人送到家里的農莊里面,給他們分一塊地耕種。
大王莊呢,是一直以來都是他家的農莊。
小王莊呢,就是救助的那些鰥寡之人形成的村莊,因為種的是王貝勒家的地,他們自然也是王貝勒家的人了。
有地種,能吃飯,還奢求什么呢
兩個莊子也一直相安無事。
直到有一天王貝勒老來得子,心情那是異常的開懷,于是他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所有的農莊里的農民,以后保證不讓他們餓肚子。
農莊……可以簡單理解為農民租田地主人家的地,如果是祖上封賞,那自然是世代租種,種地的不能說是奴籍,可以說是家仆,一旦形成了約定的綁定關系,就不能輕易離開。
種地就要給主家交地租,每年交多少,都有定數,出了旱澇,主家鐵石心腸,要交的一粒不少,天災人禍,餓肚子那也沒有辦法,心腸好要是減少地租,就可以稱上一句好人。
王貝勒大發善心,種地的那些人自然很開心,紛紛跪下磕頭。
以后就安心跟著主家,旱澇保收,自然是餓不著。
又五年,又趕上一場干旱,糧食減產,少了二成。
有之前王貝勒的善心,留著交地租的糧食,自然也能安然度過。
到此時又在心里感謝了一番大慈大悲的王貝勒。
可有一天王貝勒突然差人過來,說是來拉糧食。
眾農不解:“昔日貝勒爺金口玉言,今年偏逢干旱減產,地租自當……”
“貝勒爺親口說的話自然作數,不要誤會……”
糧食是命根子,當然要說的清楚明白。
一通掰扯,才說明就是用今年的新糧去換倉庫里三年前的陳糧,留夠一個月的糧食,剩下的要全部帶走,一個月之后,再還回你們舊糧來,只會早,不會晚。
“貴人老爺介意新舊之分,爾等也獨愛新鮮之糧嗎”
接下來的過程也異常的順利,差人在農莊的糧倉里親自盯著,一車一車的新糧裝車運走,最后留下來一個月的口糧。
差人糧車打馬而去。
眾人心中不疑。
可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運糧的車隊再也沒有回來。
越來越著急,開始去打聽。
得到的結果自然是晴天霹靂,世道亂了,王貝勒一家已經離開了。
拉走糧食的事王貝勒還是那個熟悉的差人趁亂中飽私囊,這些人都搞不明白,種地的農民進了城,就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什么都不懂,當然也找不到那個負責運糧的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