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逾從那張近乎模板的笑臉中窺見幾分警告,似乎在提醒他不要再深問下去。
所以,教育質量不理想的老師去了哪里呢
林逾不愿深思。
但歸鄉人的第3條規則明確提到,不要挑釁父母的權威,可見此時并不是和亞當吵架的好時機。
“正式授課是從明天開始嗎今天我能不能和孩子們先見一面呢”
“當然可以。您是老師,請按照您的教育理念自由發揮。”
“我可以知道貴府一天24小時的作息規則嗎”
“不用在意那個,老師,那只是對孩子們的教條。您的話,請隨意。”
就像楊全恩所說,護理員擁有最大的自由空間。
而“歸鄉人”這個身份看似奇怪,似乎大體上還是和護理員沒有差異。
林逾定了定神,繼續問“那么,我還想知道小紅花”
然而話音未落,偌大的樓房中忽然傳出一段悠長的女聲哼唱。
亞當抬手制止了林逾的發言,他閉上眼,陶醉在詭異的哼唱中。
前奏過去,歌謠來到了正式的主歌部分。
林逾的肩膀陡然僵住,實則當前奏響起,他就知道即將迎來的噩夢。
“睡吧、睡吧,
“親愛的孩子安睡吧。
“閉上眼、收手腳,迎接燦爛的黎明。
“黎明后、太陽起,孩子的手兒向哪里”
“嗚嗚哭、啊啊叫,吵鬧的孩子不省心,安靜的孩子才乖巧。”
“乖巧地過來,乖巧地坐下。
“乖巧地聽聽這童謠。”
亞當在唇前豎起手指“噓”
林逾放在膝上的雙手已經不自覺緊握成拳。
亞當好像看不見他的緊張,兀自從書立里抽出一本厚厚的心理學著作。
“抱歉,老師,我該工作了。
“今天的接待就到這里吧。”
告別亞當后,時間已經來到了傍晚五點。
愛倫將一只屬于林逾的行李箱送進2009,盡管林逾認為那并不是自己的行李箱。
但愛倫執意認定它就是,隨后便關上門,留下林逾和這個陌生的行李箱獨處。
林逾只得打開這個沒有密碼的箱子,和他揣測的獵奇道具不同,里面滿滿當當都是成年男性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剩下一部分則是五花八門的厚重書籍和報刊。
由于歌謠的出現,林逾沒有和愛倫說過任何話,離開書房時也沒有口頭道別。
他保持著沉默,直到愛倫關上門,留他一人收拾行李。
這些服飾包括了一年四季和平時的睡衣,林逾不得不震驚于箱子主人的收納能力,竟然這么能裝。
它們普遍以白色作底,是上流社會常見的簡式禮服風格。白襯衫的領口有著不同顏色的領帶,絲滑的纖長緞帶乍一眼更像勒死受害者的兇器。
書籍則更涉獵廣泛,宗教學、語言學、心理學、法律學它們都有明顯的翻看痕跡,但保存都很細致,足夠看出原主人曾對它們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