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車回來,意味著又要忙碌了。
忙起來就不知道愁,等忙完再說好了。
幾分鐘后,平車拉著患者在輪子碾壓大理石地面的轟鳴聲中,送到急診搶救室。
鄭仁跟上去,看了一眼患者——米酵酸菌中毒!多臟器衰竭!
兩個診斷赫然出現在系統面板上。
真特么的,麻煩了。
米酵酸菌,是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面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菌素。
最常見的是變質的銀耳和木耳以及發酵玉米面制品會產生米酵酸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發酵的玉米面很少有人吃了,所以主要中毒來源變成了銀耳、木耳。
因為這銀耳、木耳都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山珍,食用之前要用清水泡一段時間。
有時候泡著泡著就忘記了,過一兩天才想起來。
絕大多數人都不覺得有什么,沖洗一下后就直接吃掉。
殊不知在泡發的過程中,產生了米酵酸菌,
米酵酸菌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是椰毒假單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謝產物。
臨床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重者出現黃疸、腹水、皮下出血、驚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腦腎實質**官損害癥狀。
最關鍵是,沒有太好的治療辦法,死亡率高達40-100%!
這種食物中毒和鄭仁經歷過的那次食物中毒不一樣,不是靜點某種特效藥物進行中和就能救治的。
而且米酵酸菌中毒,發病比較遲緩,一般都是經過12-24小時后,癥狀逐步加重才會送到醫院。
這時候,患者已經出現了多臟器衰竭。
雖然一部分患者都能被救回來,但花費是天價。
這還不算,事后有肝功能或是腎功能不全也是常態。
周立濤指揮搶救,鄭仁拉住一個送患者來的,看起來像是工友的人,問道:“你是患者什么人?”
“一起打工的。”那人有些慌張的說道。
鄭仁判斷還是很準確的。
“患者是怎么被發現的?吃了什么東西?”鄭仁問道。
也許嚴厲的語氣,也許是患者看上去狀態不好,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工友被鄭仁的話嚇到了。
當鄭仁問完之后,他馬上說道:“大夫,不是我下的毒……”
“沒說是你下的毒!”鄭仁無奈,便直接問道:“他昨天吃了什么?”
“不知道啊。”工友都快哭了,“我們不住一起,今天干活的時候看他狀態不對,這才叫了120急救。誰知道120急救收錢啊,我這一天白干了。”
他嘮嘮叨叨的說著,鄭仁這個無奈。
“大夫,不是說醫院都是救死扶傷的么,怎么還要錢呢?”工友有些膽怯,但幾十塊錢的120急救費用很顯然更重要一些。
他壯著膽子問道。
……
……
注:米酵酸菌中毒,在朋友圈見現在在急診科的我徒弟一年發了4-5次類似的接診了。寫個小故事,大家注意點就行。預防很簡單,只要知道,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