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桌上更多,幾乎接近一千個,這是備著皇上往下賞的。
額森還道,其實以前跟著太宗在關外的時候,他們端午是不吃粽子的,而是吃一種叫椴木餑餑的食物,和粽子類似。
不過因為草原食材有限,這椴木餑餑是用椴木葉包的高粱米和小豆泥,不如粽子好吃。
額森每次提起這些事兒都要嘆一句,咱們滿人入關之后,不光吃食好了,這講究跟著漢人也是越學越多了。
以前過個端午哪有這么些個花活兒,碰上打仗的時候,在草原上還包粽子
能不能吃上熱飯都不一定。
現在不一樣了,皇上崇漢俗。
過個端午,除了吃粽子、戴荷包、熏香,后宮這一天還要唱大戲。
這個沈菡是沒資格去看的,受邀的都是王公貝勒和親貴大臣的福晉。
不光沈菡,宮妃里一個有資格的都沒有。
因為現在宮里各種典章制度未明,等級也亂,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能夠統領一宮的主位除了先皇后,沒人受過冊封,全是庶妃。
待遇最高的是儲秀宮前殿的蒙古格格,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
這位格格一沒侍寢,二沒冊封,但工資卻是整個宮里最高的。
她雖然被稱為格格,享受的卻是福晉級的待遇,甚至還有獨屬于自己的內管領。
往下是康熙十年進宮的六位外八旗的格格。
有兩位早逝,一位因為過于年幼,后來被皇上恩典送回了娘家,現在還剩三位。
同樣是沒有冊封,宮里只稱呼為某格格,她們的位份卻與其他格格不一樣,在小福晉之上,拿的也是福晉的待遇。
宮里都傳,這幾位家世顯赫,一旦典制齊備,恐怕一冊封便是高位妃嬪。
再往下除了四位既得寵又生育過的小福晉,便全是格格位份了。
總而言之,全是庶妃級別,一個能列席的都沒有,大家都只能在各自宮里聽個響兒。
戲臺搭在儲秀宮北面,熱熱鬧鬧地唱了一整天。
沈菡雖然看不見,但宮里平日靜得很,這樣大的動靜在后殿聽得一清二楚。
一天聽下來,有點吵。
沈菡對戲一竅不通,只是聽個熱鬧,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紫芙在宮里有幾年了,倒是知道“每年都是那些劇目,闡道除邪靈符濟世什么的,現在該是唱到祛邪應節了吧。”
好吧,都是應景的戲,降妖伏魔的,怪不得動靜那么大呢。
戲一直唱到傍晚,前朝后宮都預備著要開宮宴了,才收了場。
沒了鑼鼓弦樂聲,宮里又陡然靜了下來。
沈菡心道,剛才覺得吵得頭大,這突然沒了,竟然還覺得怪怪的。
轉眼到了進晚點的時辰,沈菡卻打不起精神這兩天各處膳房都被御膳房抽調去忙活宮宴了,飯菜很簡單,晚上那餐點心更是清一色的粽子。
再是餡料花樣多,它也是粽子啊,讓誰吃上好幾天能不膩
好在不一會兒紫芙救她來了,說是太皇太后道“各宮共慶佳節”,允各宮自己開個小席面熱鬧熱鬧。
紫芙高興道“嬤嬤剛才過來,說已在正殿備好了席面,請格格賞臉過去。”
沈菡也高興起來,吃席面總不能全是粽子了吧她瞧瞧身上的衣裳,是上次新送來的春裝,妝也沒花,便干脆道“那咱們這就走吧。”
作者有話要說資料載
1、后宮主位內“格格”一詞在康熙朝初期的后宮里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延續順治朝的舊例,系指位次在福晉、小福晉之下的一種庶妃等級。
第二種含義,則是康熙朝的新例,系指出身較高的女子剛剛人宮,未獲正式位分時的一種尊稱。
康熙十年1671年入宮的這六位格格即是后一種情況,她們當時的口分待遇是每日二十斤豬肉,與后來正式冊封的嬪位基本相同。
2、妃之下的福晉、小福晉、格格統稱庶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