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兵不血刃解決了平涼,不比強行攻城省事兒多了
何必多此一舉
圖海讓人傳信城中探子,把宣傳工作搞起來
一定要讓城里的百姓都知道朝廷是仁義之師
順便內部串聯也不能省。
他身邊的周培公和王輔臣身邊的將官是老鄉,原本就暗通款曲的,圖海囑咐他繼續給里面寫小紙條
快出來吧皇上知道你們都是被逼的,絕不會追究以前的事的只要你們出來,復官復爵,皇上會像以前一樣重用你們的快回到大清的懷抱里來吧
前面搞著宣傳工作,后面攻城的作戰準備也不能省。
說是不打你們,萬一你們死活不降,那還是得打你們的。
圖海拉著收復了涼州后,前來增援的孫思克出去勘探地形。
到了虎山墩,圖海一眼就看出了此地對平涼的重要性“此乃平涼咽喉。”
拿下這個餉道,則平涼不攻而下
正巡視呢,王輔臣的兵突然冒出來了
圖海當即指揮將士還擊
平涼城中。
八個月的圍困早就讓城中軍民食不果腹,連軍中都開始殺馬為食了,遑論百姓。
到處人心惶惶,城中大街上每天都會出現新的死尸,無人殮葬,有時候尸體悄無聲息地就消息了
圖海搞宣傳的話傳到城中,漸漸在bu隊和百姓間流傳開來。
人心動搖
幾乎每天都有結伴偷溜出城的百姓,根本攔不住,甚至連看門的守將都開始外逃。
王輔臣的總兵官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一天三頓勸王輔臣投降“將軍,咱們實在是沒辦法了”
王輔臣也知道現在是山窮水盡了,原本有虎山墩這條餉道在,還能掙扎兩天。
td前幾天圖海把虎山墩也打下來了,天天站那山頭上讓人拿紅衣大炮往城里轟,搞得他這邊部下都怕了,這下餉道斷絕,更沒法打了。
再這么下去,不是餓死,就是哪天自己被手下砍了人頭去領功
可王輔臣還是有些猶豫“說是既往不咎,可畢竟”
他這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次數實在有點多。
王輔臣“再說咱們這降,怎么個降法好呢”
叛得次數太多,怕人家不信了啊
黃九疇和龔榮遇對視一眼,他們和圖海身邊的周培公是老鄉,之前也一直以蜜蠟傳訊,現在要降,倒也不是沒途徑。
王輔臣聽了,斜了他們一眼,倒也沒怪他們背叛
這在王輔臣看來,也不算背叛他。
因為他自己以往也是這么干的。
王輔臣此人,出身不值一提,他是前明宦官家里傭人的孩子,后來天下大亂了,他就跟著姐夫出來混口飯吃。
起先他跟著明朝大同總兵姜瓖混,姜瓖也是個見風使舵的。
李自成先進了京,姜瓖見這個大,打不過,就歸順李自成了。
后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姜瓖一看,嘿這個更牛x他就把頂頭老大干掉,轉頭又帶城投清了。
再后來,姜瓖覺得滿人對他有功不賞,心里不樂意了,就又拉了一幫人,開始反清復明。
王輔臣當時只是個聽使喚的,自然只能跟著姜瓖跑來跑去。
結果愣是憑著自己的勇猛,一戰成名,還得了個“馬鷂子”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