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沈菡在現代也見過吃過,原以為是他們漢族的傳統食品,沒想到竟然是滿洲餑餑流傳下來的。
其中最傳統、最常見、最受歡迎的就是薩其馬了。
沈菡初次在宮里吃到這個的時候還挺驚訝,她一直以為這是個現代點心,原來這么早就有了嗎
宮里的薩其馬是用冰糖、奶油和面,制成形如糯米粒似的小顆粒,用木灰木爐烤熟,外裹蜂蜜切成方塊,因為是純天然食材,純手工現烤出來的,味道更醇香一點。
不像民間餑餑多是只由米面制成,宮里的餑餑大多都是帶餡心的。
因為比起物資匱乏的普通旗民,宮里各種食材應有盡有,滿人又喜甜,主子們當然更愛甜甜蜜蜜的餑餑,普通餑餑多是下人們吃的。
餑餑的餡心種類很多,有糖餡、澄沙餡、椒鹽餡、果料餡、甜醬餡、棗泥餡等等。
其中每一種品類還分成無數種小品類,單是果料餡就有蜜南棗、蜜瓜條、蜜山楂、蜜桂花、桃脯、蘋果、桂圓、橘餅、青梅、花生仁、松子仁、榛子仁等十多種南北特產配制而成。
這里面有一些是宮中原就有的做法,有的是滿人入關后,受到漢俗侵襲,兼容并包了漢家傳統點心的做法,然后又影響了漢家點心。
就像豆沙包,原本在沈菡的印象里,這是漢人的傳統小吃,結果最早竟然是源自于澄沙餡的滿洲餑餑嗎
可能是隨著清朝入關日久,各種餑餑往后流傳的時間久了,到了后世,慢慢地就演變成京津地區的傳統小吃了吧。
不過,不管到底是漢影響了滿,還是滿影響了漢,如果站在滿清歷史的終點看,這個融合都無疑是成功的
胤禛見額娘盯著他面前的豆沙包看,伸手拿了一個遞給她“額娘,給你。”
沈菡接過來咬一口,又甜又糯。
其實在現代,大家吃豆沙包的時候,哪有人會在意它是滿族點心還是漢族點心呢
好吃就行了唄。
可惜她現在站在。
而真正的滿漢融合也不能像餑餑和點心融合起來這么簡單啊
沈菡不過是有感而發,真正為此頭疼萬分的是前朝的玄燁。
不過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在一時之功,現在的玄燁和朝廷且顧不上這個事,排在日程表前面的大事還多著呢
云南大捷公布后,京城大喜這次真稱得上是舉國歡慶,終于打完仗了啊
親王以下及文武官員齊聚乾清門慶賀行禮,玄燁高興歸高興,但回顧這八年艱難的平叛歷程,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洱海昆池道路難,捷書夜半到長安。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輸六詔寬。天末遠收金馬隘,軍中新解鐵衣寒。回思幾載焦勞意,此日方同萬國歡。1
勝利固然可喜,來之不易卻也是真不易。
座下的群臣卻不考慮這些,只管一味地歌功頌德。
這個說“天下太平,皆賴皇上一人功德所致”
那個說“萬歲真乃不世出的奇才英主”
這種是只會無腦吹的,沒意思。
但也有吹起來頭頭是道,有理有據的。
比如明珠這等精明人,說話就好聽多了“今有如此之功,全賴萬歲不辭辛苦,統攬全局”
明珠先是道,萬歲這幾年每天要手批軍報三四百封,夜以繼日地召集大臣,頒布御令,實在是辛苦已極吶
明珠“萬歲祁寒盛暑,不敢少閑,偶有違和,亦勉出聽斷,倘或中夜有機宜奏報,未嘗不披衣而起”
話里的情感十分豐沛,好像他親眼見過一樣,恨不能潸然淚下,道有如此勤奮之君,實乃我大清之福
又道為什么說皇上是天縱英才呢
因為皇上雖然未至前線,但只靠研讀前線主帥繪制的敵我雙方營壘形勢圖,就能發縱指示,洞的中竅,決定作戰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