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到底是玄燁寄予了許多厚望的親兒子,哪個父親愿意輕易放棄曾經費心培養的繼承人。
玄燁眼見父子還有轉圜的余地,自然要努力親近,試圖挽回這個已經和他漸行漸遠的兒子。
隔著書信,父子間隱晦的隔閡好像都消失了,一些當面不好說的溫言細語,放在筆下,也能更順暢地表達出來。
“諭皇太子,朕巡至哨所,見草漸長好,自四月初始,馬可吃飽,羊已得蘇二十日啟程之馬千匹,均已安全到達現備土產阿爾坦哈那、油蒿、萬年蒿、東珠、莽吉爾、松吉等,著將此進給皇太后、皇后及內廷主位閱賞。朕體安,諸阿哥、王、大臣、兵丁皆好,水草亦甚好。”
“諭皇太子,朕定于初七日于水路啟程,黃河灣多泥濫”
“諭皇太子,朕出哨看得,水、草愈好,地勢平曠無垠、處處有沙丘,沿途所見黃羊、長尾黃羊、野騾,偶見慈鳥、搜訥黑、百靈”
“諭皇太子,為知照朕軍遲緩緣由若不將此事知會皇太子,恐爾晝夜思慮”
“諭皇太子”
自從十九日起,玄燁一連寫了數封朱諭回京問候太子,將沿途的所見所感、所用所想,軍情大事,生活小事,營地的天氣、作物、動物、人情風貌,皆一一寫入其中。
信中正事沒有多少,反而多是微不足道的瑣碎小事,他希望用這種家常的姿態,換得太子的只言片語,能令父子之間門成功破冰。
然而,自從第一封信箋寄出,整整翹首期盼了十八天,玄燁才終于等到了太子送來的第一封折子,關于奏報補放內閣學士及耕田槽米等事的折子。
里面除了開頭有一句“恭請皇父萬安”,剩下的全部只有正事,再無一句溫存之語。
玄燁宛如兜頭被澆了一盆冷水,拿著這封折子,在書案前呆坐了很久很久,有好半天,竟都分不清自己在想些什么
暢春園中的生活仍舊閑適安逸。
玄燁一走幾個月,沈菡一邊忙著照顧越來越調皮的小十一,一邊還要關心好像陷入了少女相思的雅麗奇策棱也被玄燁帶走了。
剛開始沈菡對玄燁的離開并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但隨著他離開的時間門越來越久,思念就有點兒壓制不住了。
馬上就快要到端午了,內務府又開始包粽子,甜粽咸粽肉粽糯米粽,往年每到這個時候,兩人都會就著這滿桌的粽子說道說道。
沈菡愛吃蛋黃肉粽和豆沙粽,尤其愛把蛋黃肉粽里面那顆大大的鴨蛋黃摳出來,一咬一大口
玄燁卻不太喜歡雜味的東西,他吃粽子只喜歡簡單的白糯米粽子,頂多蘸點兒白糖。
沈菡不理解“你不覺得噎得慌嗎”
干吃白粽子有什么好吃的她自從吃到夾心的粽子后,再吃白粽子,總覺得像在吃饅頭,一點滋味都沒有。
玄燁也不太理解她的喜好“你愛吃鴨蛋黃,直接吃咸鴨蛋不是更好吃”
粽子里的蛋黃被糯米裹的黏糊糊的,再摻雜上腌肉的味道,那還是鴨蛋的味道嗎
夫妻二人面面相覷,最后沈菡及時剎住了這場咸黨和甜黨之爭。
她面色嚴肅地學著傳教士的樣子在胸前劃了個十字“愛可以包容一切,讓我們互相尊重吧,阿門。”
一下子就把玄燁給逗笑了,她啊
今年的端午過得就要潦草多了。
沈菡沒精打采地趴在桌子前給玄燁寫信“你不在,我覺得什么粽子都不好吃了,都只有糯米的味道,今年的鴨蛋也不香,油也少,只有個咸味你說小十一怎么那么皮整天上躥下跳的我有時候真的很想揍他一頓,可緩過氣來想一想,其他孩子都沒挨過打,要是等他長大懂事了,和胤禛胤祥說起來,知道只有他被額娘揍過,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可是她有時候真很想揍他呀怎么別的孩子都沒有他這么能折騰呢
后面又拉拉雜雜說了一大通廢話,和玄燁討論了一下關于多胎家庭父母育兒怎么把一碗水端平的問題。
最后下結論根本不可能端平。
“你不要叫胤禛和胤祥知道其實我就是最愛雅麗奇。”
她也試過平衡自己的心態,但她就是更喜歡女兒嘛。
女孩子軟軟香香的,既不調皮也不作亂,體貼懂事,小時候每天都會來親親抱抱額娘,上樹跳井的臭小子怎么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