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慶宮這些日子每天一開門,來請見太子的人就沒斷過趟兒。
先是內宮的谷太監過來請示太后和后宮主位們迎駕的事。
胤礽“皇上來了旨意,說是太后年事已高,如今天氣炎熱,實在不該勞動太后出來迎駕,此事作罷。至于后宮妃母們,著于宮門外迎駕即可。”
“是。”谷太監應下后自去料理。
胤礽剛端起手邊的茶盞抿了兩口,禮部又來人了,說是兵部剛遞過來消息,一等內大臣鑲黃旗阿爾弟病故了。
這事有些突然,胤礽想了想“此事原有定例,阿爾弟既有爵軼,按規矩賜予其家人造墓安葬的賞賜即可。”
又命以一等祭祀賜銀差元,讓禮部繕擬祭文,前去讀文祭奠。
禮部官員又問可要賜予謚號
胤礽斟酌了一下,阿爾弟原為科爾沁臺吉,之后自愿依附大清,謹慎效力多年。
這樣的身份,又正趕上現在這個時機,加恩于他其實是很合適的。
“不過此事當由圣裁,回頭待孤給皇上上折請旨,以御批為準。”
禮部官員“是。”
之后又有漕運總督的折子送過來,說是運糧船到了山東濟寧,比去年早到一個月,都是多蒙圣恩云云。
胤礽看完將折子放到一邊,這種長篇大論的,其實除了開頭那一句話,后面全是頌圣的套話,他將重點摘了下來,寫到阿爾弟病故一事的下邊,這事兒給汗阿瑪說明白就行了。
再往后又有戶部過來,說黑龍江將軍來了信,黑龍江和齊齊哈爾等處化凍了,月初十下了種子開始春耕。之前有旱情,現在終于下雨了
胤礽認真聽完,農耕是大事,皇上一貫重農,所以這事兒得寫的詳細點兒。
他一筆一筆把戶部的消息條分縷析地寫清楚發生旱情的墨爾根是四月十下的雨,下了寸,黑龍江下的多,十一、十下了兩天,夠用了,齊齊哈爾沒下,米價現在一大石是八兩銀子
如此在書房里忙碌一整天,看折子帶見人,連緩口氣的功夫都沒有,這才將事情理順個差不多。
胤礽將寫滿政務的折子封箱,貼上皇封交給侍衛“盡快發去御前,不要耽擱。”
“是。”
胤礽自覺更重國事的想法并沒有錯,實際上論道理也確實沒錯。
他讀書一十載,好不容易得來了監國的機會,走上前臺執掌權力,文武百官、宗親勛貴,全天下人都在審視著這位大清首位儲君的第一次執政,胤礽自然一言一行都不敢授人把柄。
他想給皇父和百官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以此得到皇父和百官的認可,何錯之有
奈何,父子一人的想法總是南轅北轍。
如果沈菡是胤礽的生母,那胤礽就能明白他的父親,其實是一個情感極為豐沛的帝王。
不管是在情感需求還是在情感供給方面,玄燁不但要遠高于其他皇帝,甚至還要高于這世上的大多數普通人。
他會本能地給予關心對象細致無比的情感關懷,這種關懷的體貼程度有時候甚至會讓對方驚訝,但同時,他也會期望從對方那里得到同等的關懷。
而一旦給予的情感屢屢得不到反饋結果顯而易見。
但偏偏,沈菡不是胤礽的母親,胤礽也沒有一個能夠教給他什么是情感需求,怎樣向別人情感供給的母親。
他也不是玄燁,能在自幼喪父喪母的環境中,無師自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