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涅魯古的父親耶律重元是契丹上兩代皇帝遼圣宗的次子,遼興宗的同母弟,圣宗死,欽哀后簫耨斤稱制,欲立重元為帝,重元以其謀告興宗。興親奪回政權后,封為皇太弟,歷官北院樞密使,任南京今北京留守,知元帥府事,可免拜皇帝,為宗室中最高待遇,并得興宗許諾“千秋萬世后傳位”。最終興宗食言,侄子道宗即位,重元被冊為皇太叔。
但是,自欽哀皇后至興宗的言行,助長和鼓勵了重元的權利欲,其子涅魯古的權利欲比乃父有過之而無不及,涅魯古在興宗朝封安定郡王、楚國王、武定軍節度使,南院樞密使事,這使得父子氣焰囂張,民間傳,兩年前,涅魯古動員其父詐稱有病,欲待道宗前來問疾時行刺,沒有實現,于是他們又積極策劃另一次行刺陰謀。其時南北臣皆多懷疑重元父子心懷叵測,但當今遼國皇帝卻渾然不察。
宋二蝦推測,涅魯古父子這一揮乒南下,實際上是為了增加其威望而作的一次嘗試,只為日后登基積累人脈聲譽。
周蒼恍然大悟道“宋前輩,我還想二度刺殺涅魯古,眼下卻是顯得沒有必要。”宋二蝦問“此話怎說”
周蒼道“遼國愈亂,對咱們宋國愈有利,涅魯古父子既然有如此野心,留下來讓他們攪亂遼國不是更好嗎”宋二蝦拍手叫好,涅魯古父子南侵,其實并非真的覬覦宋國領地,乃欲占領雁門關在全國百姓心目中立下軍威而已,這一次南伐失敗,損失慘重,日后諒他們縱還有野心,也無力興兵,留他二人制掣道宗,阻礙遼國發展,對宋國有利無害。
兩人離開西京,馬不停蹄往上京大定府奔馳。
這一日,兩人途經一片山林,沿著蜿蜒山道策馬緩行。
其時已是開春,冰雪漸融,森林的融雪下滿是爛枝爛葉,泥濘不堪甚是難行。途中他們碰上二十余個組團的獵人,這群獵人腳力輕健,在林中走極快,兩人無聊,跟在他們身后而行。到得午間,一名老獵人叫了起來“大野豬大野豬”各人順著他所指之處瞧去,只見遠處雪地中一串串腳印,兩丈之外,又是一行,正是野豬的足跡。眾人興高采烈,跟著腳印追去。
野豬的腳印踏在雪地之中,深及數寸,便小孩也會跟蹤,一行人大聲吆喝,快步而前。只見腳印一路向東,后來離了茂密的森林,來到長滿稀樹的山坡之上,眾人奔得更加快了。
正奔馳間,忽聽得馬蹄聲大作,前面塵頭飛揚,一大隊人馬疾馳而來。但見兩頭大野豬轉身奔來,后面八九十人各乘高頭大馬,吆喝追逐,這些人有的手執長矛,有的掌著弓箭,個個神情剽悍。那兩只野豬比老虎還要大,奔跑起來大地微微顫動。
一個老獵人叫道“大伙兒分開,保持隊形,莫要讓大野豬逃了”兩頭大野豬自是懼大隊人馬更甚于獵人,闖進獵人們布置的陣中,橫沖直撞,與企圖守獵的人大戰起來。
在民間,野豬可是比老虎狗熊還要厲害的存在,向來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兩頭大野豬皮厚牙尖長,跑起來如一堵厚實的墻,勢不可當,圍捕的獵人都不敢與之正面沖突,遠了放箭擲矛,近了拿長槍長叉擊刺。
來來回回十數次交鋒,兩頭野豬敵不過訓練有素的精悍獵人,先后傷重倒在雪坡上,嗷嗷大叫。在老獵人指揮下,眾年輕的獵人興高采烈要抬走戰利品。
站在山頭的人馬叫了起來“眾蠻子,留下野豬,留下野豬,速速離去。”那二十多個山中獵人好不容易才打死大野豬,這可是開春后最大的收獲,未來數月是吃粥吃飯,都著落在兩頭野豬身上,豈可說讓就讓眾獵人停了一停,不理睬他們,抬起野豬要走。
騎者中有人怒喝道“不留下野豬,便留下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