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這山洞里的河伯廟始建于什么年代,已無從考證。但據廟中的石碑記載,“河河伯廟在戰國朝就已存在,如此算來歷史至少有一千多年。
河伯廟佇立在一座高達三四丈的平臺上面,平臺的中央有一條石階,石階子。
船只緩緩靠在岸邊,周蒼正準備跳上岸。忽然斜眼瞥見水下掠過一張古木臉龐,蒼白腫脹。周蒼心下一跳,欲待細看,那張詭異的臉龐卻不見了,仿佛不曾出現過。
“小豬,趕緊把纜繩捆緊。”老船工吩咐起來。
那叫小豬的年輕船工應了一聲,將甲板上面的纜繩捆綁在一尊蛤蟆石雕上面。停好船只,眾人沿著石階一路往上,來到了河伯廟正門。
站在正門仰望河伯廟,更是感覺氣勢恢宏,令人心生敬畏之意。
河伯廟差不多有三丈高,讓人稱奇驚嘆的是,梁柱用的都石柱,想來是建造這座河伯廟的工匠知道這兒潮濕,木頭很快就會腐朽,所以就以石為材。只是這些大石柱大石塊都是從哪里找來的?又是怎么運進來的?
河伯廟的外形甚是奇怪,造型貌似張開口的巨龜,龜嘴就是廟門。走進廟,其內雖大,可除了河伯神像,空空蕩蕩的再無擺設.
神像前的香案上有一個長方形石槽,槽內積滿香灰,看那香灰新舊,好像還常年有人來拜祭。
但見那河伯神像魚尾人身,銀白頭發,臉容俊美,寶石般的眼睛炯炯有神,時不時發出流光溢彩,猶似在轉動。
雕塑歷經千年如新,不積片塵,身上似乎還有淡淡水香。
范雯芳和郭念舟見了,都在心中暗暗稱贊河伯是個美男子。
就在眾人嘖嘖稱奇時,楚杰發像雕像左面的石墻上刻著許多文字,楚杰好奇,叫來爹爹楚棠舉著火把一塊兒細看,
楚棠看那石牌,低聲念著: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橫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
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
靈何為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
“小杰,娘考考你,知不知這是誰作的詩?”范雯芳在他們身后說道。
楚杰道:“讓我想想,此處乃河伯廟,這上面寫的是祭祀河伯的祭歌,叫那個……那個《九歌·河伯》,對不對?”看到媽媽眼里贊許的目光,楚杰知道自己說對了,十分得意。
三名鬼王渡的船工跪在神像面前的墊子上,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常年在黃河上行船的人,甚至于黃河兩岸的居民,理所當然對河伯十分尊崇敬畏,周蒼對此也不以為然。
而其他船隊的人則顯得十分興奮好奇,除了跪拜,還在河伯廟里進進出出,看著那雄偉建筑,嘖嘖稀奇。
一名四十來歲的漢子問老船工說道:“船家,看你應該是常年在黃河上走動的人,你以前可知道這兒有一座廟?”那老船工搖搖頭,“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來,可真怪啊,不知道是誰把廟建在這兒。”
那漢子點點頭:“對,我在附近活了大半輩子,可是從來不知這兒有座廟。”
周蒼走出了河伯廟,站在平臺上,抬頭看向四周巖壁,洞內沒有光亮,四周漆黑一片,單憑手中火把,就是他有夜視之眼,也看不到稍遠的地方,周蒼覺得這兒氣氛壓抑,非常詭異陰森,得要盡快離開。
他召集眾人道:“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此處并非久留之地,咱們收拾一下就離開。”楚棠也感覺到這里有些不對勁,立表贊同,老船工雖然不解,但也沒有多說什么,立即吩咐解纜開船,緩緩離開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