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全都屏息凝神,看著屏幕上的機器人。
李昊鑒深呼吸幾口氣,輕輕打開噴射器,身體和火箭分離開。其實在剛才王先長篇大論的解釋火箭順序時,李昊鑒想到,自己就算真的失手,沒有抓住火箭,也不會迷失在宇宙中,因為隨時可以打開正一洞天的門,回到正一洞天,而后再將門開到sxz01號火箭上,重復這個過程,問題就是噴射器的使用次數不足,其次是絕對不能影響火箭的運行方向,所以不能蹬踏火箭。
這宇宙層面的廣度和速度,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人們通過大屏幕,跟隨著李昊鑒的視角,開始飄向宇宙深處,五枚火箭成等五邊形的矩陣飛行,每兩枚火箭間的距離在20公里以上,雖在宇宙中,這不過毫末的距離,但對于李昊鑒本身,那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出發的角度如果偏斜嚴重,那經過20多公里的飄蕩,李昊鑒可能距離下一枚火箭有數公里的距離。
如果發現偏離,李昊鑒可以用噴射器調整方向,但這樣會極大提高噴射器內高壓空氣的消耗速度,無法滿足跳躍三次的需要。
隨著李昊鑒的飄蕩,工作人員一個又一個的站了起來,緊盯著大屏幕,幾乎忘了呼吸。
李昊鑒則不然,經過換骨洗髓和五行靈果的滋養,不但身體變得強悍了,從大腦,到眼睛,身體協調機制,全部大為提升,對相對位置雖然沒有精確的計算結果,但是有高度敏感的判斷。
飛行時間超過了半小時。
相比其他宇航員的絕對太空速度,李昊鑒這已經是極速前進,看的許多工作人員熱淚盈眶。
要知道宇航員在太空中作業極度危險,而且宇航員一般是有連接袋等保護裝置,而李昊鑒是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只靠著手臂上的一個小小噴射器前進,也要用這個噴射器停止前進,降落在另外一枚火箭上面。
這是何等的勇氣,雖然工作人員們聽到的說辭是那是一個機器人在執行任務,可那機器人無論語氣還是交流,均與真正人類沒有區別,這讓工作人員們忘了那機器人的身份,充滿關切,更何況那機器人的成敗,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命運。
陳霧冰和黃漫云更是手心冒汗。
李昊鑒徐徐的接近第二枚火箭,偏差不到一米的距離,開始用噴射器減速,而后緩緩的落到火箭頂部。
“我已到達第二枚火箭”李昊鑒平淡的匯報。
指揮大廳中爆發出歡呼聲,就好似李昊鑒完成的是登月創舉。
陳霧冰和黃漫云在筆記本屏幕前用力的握緊雙手。
李昊鑒聽到了歡呼聲,微微一笑,向著火箭頂端漫游過去,看到火箭上的編號“這是sxz06號”
五川發射基地的工程師激動的要哭了“是06號,太好了機器人同志,這個,同志,不,機器人,請到火箭中間位置,那里有一個小型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