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正確。他心想。我還要聽這死人發號施令多久?眼下聽他的對我們有利,可如果他一直不犯錯呢?一位永恒的、正確的皇帝,不朽的帝國主人?簡直比國王更難忍受。
但他還能怎樣?
自然,作為結社領主,辛厄也有領兵作戰的才能。他管理過城市,任免過官員,知曉如何調遣力量保衛家園,甚至于戰爭之道不陌生,然而他沒有拜恩人的鼎力支持,沒有人為他通風報信。
奧格勒瑟爾被打散后,幸存者融入了拜恩,留給他的班底只有些許親信……和漢迪·恩斯潘早年駐扎下來的渡鴉參謀團。
連這也很困難。原本他們指望從守夜人中謀取情報,才向拜恩安插夜鶯。但在拜恩封城時,深獄領主才發覺,守夜人依然只受黑騎士的調遣。
漢迪留下的人手,竟成了對方傳信的渠道。這混蛋甚至來命令我的人協助封城,把渡鴉團當小丑,在舊貴族面前一唱一和!天曉得,在接受奧格勒瑟爾的同胞后,兩位“懷特海德”根本沒打算繼續辦理偷渡服務,因為矩梯維護的成本簡直是天文數字。
是黑騎士,這該再死一次的亡靈。他把矩梯的消息透露給維維奇莊園,甚至在貴族官員間傳得人盡皆知,迫使漢迪不得不和他唱反調。這樣一來,拜恩封城后,人們只會找到恩斯潘,找到渡鴉參謀團和維維奇莊園的利益團體。
你把麻煩丟給我,他苦澀地想,丟給漢迪·恩斯潘和渡鴉團。我們只好當你的同黨,與你合謀。
畢竟,獵魔的威脅迫在眉睫。蒼穹之塔的占星師們虎視眈眈,一丁點兒破綻都將招致滅頂之災,懷特海德瘋了才會放走他們。他寧愿將這些混球統統送到地獄去。無論如何,那時大家利益一致。
見鬼的利益,霧精靈匪夷所思地回憶。我承認了失敗,承認了無能,然后對他的命令乖乖照辦。難道我指望一個死人拯救我的小命?還是除了他我沒別的同僚了?結社的七位惡魔領主,這些騙子、白癡和肆意妄為之輩。盡量往好處想,這幫人也根本不能成事。原來這就是現實。
這意味著哪怕他們幾個加起來,于黑騎士而言充其量也只是塊絆腳石。
而辛厄自己也算在內。他當然不愿承認,但他知道自己有多畏懼那亡靈。
……他的判斷十分準確。動亂結束后,渡鴉團的投資者“布人”維維奇商會被連根拔起,拉梅塔的老下屬約利扎伯投靠了黑騎士,就連從屬“無星之夜”陛下的貴族群體也遭到清洗,寥寥無幾的幸存者們,忙不迭地向對方宣誓效命。
就連“灰燼與雷霆之主”齊格勒,也悄悄對他抱怨。這家伙不敢當面抗議,私下里,卻將黑騎士的行為稱之為“對同僚情誼和兄弟手足的背叛”。此人在賓尼亞艾歐無甚力量,唯有一個小型結社“鋼與火”受其驅使。
不死者領主欣然笑納,并毫不徇私地使用他們,最終將結社變作了一副空殼。獵魔運動前夕,“鋼與火”成員襲擊了守誓者聯盟接引“閃爍之池”的使節,阻止了圣者“光之女王”降臨,然而未有同胞幸存。
他們的犧牲不容忽視。倘若第二位圣者參與獵魔運動,戰爭將發展向未知的方向。可是,不管怎么說,齊格勒的力量的確受到了削弱。
……戰爭的死難者眾多,進而加強了“沉淪位面”加瓦什的力量。
現在,他把曾對待拜恩的手段用在了伊士曼王國身上,辛厄心想。而且更加殘酷,更加徹底。他先挑起異議,再激化矛盾,最終給予機會。伊士曼和拜恩放對,敵我形式本就懸殊,重壓之下,人人往往在意識到毀滅之日不遠時,作出看似能夠自救的判斷——人們掙扎起來,耗盡力氣,然后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