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
義烏在集聚效應下有了買全國、賣全國的趨勢,隨著當地引導更多的工商戶進入市場中,經營商戶慈寧宮簡單的買賣商業拓展到依托市場發展的小商品加工業的轉變。可是也正因為市場逐漸變大,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市場里面,更多的人認識到品牌商品的熱銷。
他們不想著去弄到更多的正品商品,反而對于小作坊的假冒偽劣產品產生的利潤很是眼紅,一時間市場上充斥著全國各地弄到的a貨。
當地好多人當初是從雞毛換糖干起來的,講究的就是進四出六,賺到一百塊錢,六十要劃給別人,比如說讓為自己出過力,幫過忙的朋友,左鄰右舍;剩下的四十才是自己的。
開四門,講究的就是每到一個新地方都要廣交朋友,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要摸清楚,四面八方的關系都要搞好,能幫人家的就出手相幫,誰家缺什么、多什么都得記掛清楚,這樣才能掙到錢。
不欺瞞顧客,出門在外要誠實,欺瞞是自斷財路,砸自己飯碗的,算計別人一千,自己劃拉八百的事情都是不能做的。
但是現在義烏商場里面的人混亂的不行,早就忘記當初敲糖幫,雞毛換糖的規矩,讓金錢迷住了自己的雙眼。忘記了寧可少賺取一分錢,多替別人想一想,不能以壓榨上下游的利潤為代價,寧可做賠本,不能做絕了的規矩。
一開始趙舒城也不清楚這件事,但是陳江河卻知道市場上多了很多所謂的國際大牌產品,尤其是以服裝、鞋子、皮包等等為主。
楊氏集團最近這些年涉及到服裝跟皮包等行業,他們的產品也出現了假冒的東西。銷售人員跟售后人員都收到了這樣的消息,一開始以為是單純的小作坊,但是沒想到假冒商品的數量已經開始侵占本就屬于楊氏的市場份額。
楊雪“這段時間我們的人員排查了很多遍,假冒偽劣的產品不是從我們自己的工廠流出去的,反而是來自義烏的。具體的生產長假我們還沒有查出來,但是銷售渠道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現在消費者群情激憤,根本不相信我們公司的解釋,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趙舒城從楊雪最里面知道了這件事情,尤其是很多假貨的銷售地就在義烏之后,決定跟她一起去義烏看看。除了幫助解決假冒偽劣產品之外,更是看看陳江河最近跟駱玉珠怎么樣了。
他們自從去了義烏之后,每年只是拿著分紅,其他時候根本就不怎么跟趙舒城他們聯系了。也許是出于情敵的第六感,也許是因為女人之間天然的美貌威脅,雖然楊雪跟趙舒城結婚了,但是駱玉珠還是不想讓陳江河跟楊雪他們過多的接觸。
“沒事,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去義烏,跟當地的政府部門協商一下,我想他們會想辦法解決這樣的事情,畢竟如果真的任由假冒偽劣的產品在市場上流通,義烏的所謂的小商品市場就沒有辦下去的必要了,因為沒有其他商人會上兩次當,一次就夠了。”
楊雪聽到趙舒城的建議之后,好奇地問道“你怎么想起來跟我一起去義烏”
“沒什么,就是因為好久沒有看到陳江河了,所以要去看看他。再說了,咱們孩子也能走能跑了,肯定要帶他出去看看世面。”
楊雪看到抱著自己女兒的趙舒城,不由對著女兒笑了笑,這才說道“行吧,我們一起去一趟。”
“對了,有因為買了假貨來找我們麻煩的嗎”
“怎么沒有,還有不少呢,不過因為拿不出咱們這里的銷售憑證,甚至沒有公章,現在已經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