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喊水想了一下,說道“這事能行,咱們村里現在大家養雞也都富裕起來了,也不差這塊錢,這后事肯定給辦好。”
其他人聽到馬喊水的話,互相看了一眼,雖然有些不舍的自己花錢,但是想到如果這個年輕人入土,自己等人跟原住民一起操辦的話,肯定能緩和關系,再遇到爭奪揚水站的水的時候,大家也不好撕破臉了。
“我看行”
“就這樣辦”
眾人紛紛附和,算是把事情定下來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馬得福跟鐵東的蘇弘毅書記一起操辦。本來是簡簡單單的給一個陌生的
外地人入土為安,結果這個事情振動了周圍所有的吊莊戶和原住民。他們聽說了要厚葬這個年輕人,紛紛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連當地的捕快都出錢了。
再這個年輕人出殯的當天,除了實在有事情來不了的吊莊戶,其他只要有空的人都來送葬吊唁,送葬的人從一開始只有金灘村和鐵東村的一百多口人,到后來人越來越多,綿延幾百米上千米。
他們不單單是為了給這個年輕人送葬,也是在慢慢的把自己融入這片土地。今天為了陌生人送葬,算是給自己和原住民打成一個和解。
當然普通村民沒有這樣深刻的思考,但是他們覺得自己應該來。原住民是覺得這個年輕人安葬在這里,就算是他們當地人了。吊莊戶反而是覺得這個年輕人跟自己很像,都是為了討生活才來到這里,將來自己等人也會埋葬著這個戈壁灘上面。
趙舒城看到送葬的人群,覺得這個年輕人不虧了。古往今來,有多少平頭百姓能有這上千人,甚至上萬人送葬的場面除了好官之外,哪怕是歷史上做到朝廷首輔、宰相的人,送葬的時候也只有自己家里的人,最多再有一些親朋好友罷了。
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跟現在的人心純樸有關系,他們只是樸素的覺得,這個年輕人不能就這樣曝尸荒野,也不能草草的挖個坑埋了。雖然說是有個草席卷著下葬就算是不錯,但是能厚葬肯定要厚葬,這也算是積德行善了。
經過這一次的事情之后,移民點的移民跟原住民的關系更好了,彼此之間有什么問題也會直接溝通,很少會出現你看不起我,我嫌棄你的事情了。
金灘村的人也發現這樣的好處,那就是原住民很多人其實都是養殖蚯蚓跟雞的,不過之前因為關系很微妙,所以原住民大部分直接不把雞直接賣給金灘村的人,反而都
是賣給雞販子。現在兩邊關系好,能夠直接做生意。雖然還是一樣的雞,原住民手上拿的錢也一分不少,但是金灘村到手的時候因為少了中間商,所以算下來便宜不少。
金灘村、甚至玉泉營的吊莊戶很多現在都是在外地打工的,有的是加盟大盤雞店,做食品生意。有的實在是干不來,就直接去給別人打工。現在還在村里種地的都是一些老人,年輕人大部分能都走出去了。因為他們在城里能掙到更多錢,也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得益于趙舒城開辦的屠宰場和金灘大盤雞食品廠、以及開辦打工夜校的緣故,周圍村子的年輕人都能找到工作,所以也就沒有出現原劇情中年輕人扒火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