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舒城聽了凌一農的話沒有覺得沮喪,反而堅定的認為自己真的能改變這個戈壁灘的生態環境。
也許趙舒城不是專業的治沙人,但是他怎么也是在不同世界生活很多時間的人,朝廷很多治沙的方法他都了解過,所以對于改善當地的環境很有信心。
“凌教授,我也知道我自己一個人的肯定不能改變環境,但是只要每個人出份力,總是能改變環境的。”
“你就說水旺他爺爺,在這個村子里種了這么多樹,現在看上去并不是很大,但是總有一天會變成參天大樹,能庇護我們的村子。甚至能長成一個巨大的防風樹木。”
“治沙的事情肯定不是一個短期的事情,就像是土地變成荒漠,也不是短期發生的事情。只要俄們能堅持不懈的跟沙子做戰斗,以后肯定能戰勝沙漠的。偉人說的好,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更加無窮。”
“俄們改變沙漠,就是在跟地斗爭,也是在跟老天斗爭,甚至在跟人斗爭,這樣的事情肯定其樂無窮。”
凌一農看著趙舒城高亢的情緒,說道“永富,我覺得你還是不要投入太大的好,我覺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在治沙并不是最緊要的事情,反而是應該去發展當地的教育,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之前也看到過村里小學的情況,雖然看上去也建設的很大,但是教育資源還是很困乏的。相比于胡建等地方的教育,這里還是很落后的,不僅僅是缺少老師,還缺少教材。”
“你們如果真的想要治理沙漠,只有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行,可是這需要一代代,一輩輩的干下去,我之所以來治沙,就是因為我老師也是只殺人,甚至把自己的青春都留在了這里。”
凌教授想到了自己的看老師,想到了
其他的事情,甚至想到很多學生因為上學后,拋棄了自己的家鄉,不再回來。但是這不能指責他們,畢竟人人都想要好的生活。
趙舒城沒有打擾凌一農的沉思,不過他還是決定治沙,教育問題自己根本插不上手,最多就是捐點錢而已,在這個小學里面,每年萬就差不多了。
再說了,趙舒城這些年不斷跟村名講解知識的重要性,尤其是有了凌教授跟楊和的扶貧項目,讓他們知道有知識真的能掙到錢。所有玉泉營周邊的村子里,適齡兒童都沒有輟學的,反而認真學習,都希望能走出這個地方,看看外面的情況。
這一點就跟原劇情有了根本的不同,隨著趙舒城寫書掙錢的事情傳來,好多學生跟著投稿。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掙到錢,但是總有出現一個掙到錢的,讓其他家長知道后更是眼紅,直接逼著孩子好好上學。在家長們看來,既然以后能掙到大錢,現在家里也有其他收入,就不用逼著自己的孩子去輟學打工。即使偶爾出現一個輟學的,也會被白老師直接抓到家里,最終被村支書、村主任教訓一頓,最后也是讓孩子們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