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們還會回復幾句,解釋原因,但次數多了,身體精神雙重疲乏,聞言只是簡單回答了撤離后的臨時安置地,告之目前只撤離低樓層住戶和有特殊需求住戶,其余的只表示不知道,再被追問就讓對方領了東西回去等消息,不要堵在走道上影響其他人領物資。
有的住戶見問不出什么,心里雖然不滿,但領到了物資還是挺高興的,畢竟是白拿的,還有一件救生衣。
有的人領了東西回家,因為有了救生衣和救生圈,便和家人討論要不要自己轉移去附近的賓館或是購物超市,這兩處正是平安小區被淹樓層民眾的臨時安置地。
賓館和超市一個在小區所在這條馬路的路口,另一個在路口再拐過去一、兩百米的地方,目前這區域水已經淹到了車庫上面的一樓,超出一樓大約二十多厘米,整個水深大約兩米到兩米五左右。
但賓館建筑有十多層高,里面都是房間,居住條件不會比家里差多少。
至于超市,大馬路那里地勢原本就比小區這里高一些,超市雖然在一層和二層,但上面還有四層購物樓,后面還有一棟相連的辦公大樓,也有十幾層樓高。
而且超市單層建筑很高,抵得上普通民宅的兩三層樓,里面吃的用的物資豐富,就算現在不營業,距離物資地近一點也會讓人安心一些。
更何況,這類公共建筑一般都有柴油發電機房,萬一這一區再停電,里面還是會有備用電源的。
家人聞言反應各異,有的因為自家樓層也不高,就在二樓和三樓,眼看水已經淹到一樓和二樓之間的樓梯,外面大雨又下個不停,很怕水位繼續漲下去,所以意動了,認真思考起來自行轉移的可能性。
“我還以為是撤離去遠一點的地方,能徹底遠離積水區的,結果這就是擺了個渡啊”
“誰知道呢,不過現在綏城哪還有沒積水的地方啊”
“肯定有吧”說的這人也不太確定,又改了語氣,“應該有吧郊區有幾個帶溫泉旅館的風景區不是山上嗎”
“這么大的雨,山里更危險,隨時都會山體滑坡泥石流你沒看到郊區康復中心被泥石流壓塌的新聞而且城區這么多地方積水,撤離的人太多,那里也蹲不下”
“但是,這不對啊,救援隊都來了,就不能借用一下他們的船嗎從這里去路口和超市開船一會功夫就到了,這么冷的天,如果自己走,家里東西怎么帶過去又濕又冷也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洗澡,還有做飯呢做飯怎么弄難道天天吃泡面”
意動是意動,可是讓人放棄溫暖舒適的家,跑到一個情況未知的地方,擔憂的事情也不少。
“你以為我不想借他們的沖鋒艇轉移可現在人力物力都有限,咱們這個小區里里外外多少人,你想舒舒服服的帶著東西轉移,其他人不想嗎就那么幾艘小船,等我們這里結束還要馬上趕去下一處,帶上了你其他人怎么辦人家一看你好端端的待在安全的地方,怎么可能愿意浪費時間帶你”
“那這也不對吧,發點物資就不管我們了”
“現在也不是我們一個小區鬧水患,撤離肯定是有章程的,你要是不愿意自己撤,就等通知吧,真到了二樓三樓都得撤離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再過來”
好幾家里面,都是差不多的對話,對他們來說,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救援隊的人載著他們和必要物資一起安全轉移,但目前階段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自行撤離就得涉水,東西也拿不了多少,想來想去都糾結。
也有的人,一聽到涉水自行轉移,想也不想干脆搖頭。
這部分都是四層朝上的住戶,大家概念里,四樓五樓都是絕對安全的區域,他們這里是大城市,又不是小縣城,歷史上就沒有發洪水到淹過三樓的記錄。
大城市因為下雨發洪水把四樓實際是五層高的樓都淹沒了,這種事不是天方夜譚嗎
他們這兒也不是海邊城市,要是綏城的洪水漲到四樓,那周邊其他海拔一樣高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最低也要淹到三、四樓了,那還像話嗎
這種事,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