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官方避難點都和綏大圖書館一樣,沒有住宿條件,所以通常都是打地鋪。
登記結束后,避難者各自領取物品去到三樓,那里會有救援隊志愿者給眾人安排休息的地鋪位置。
編好號碼的地鋪位置加上防潮墊和毛毯,就是一個簡易的休息區,這也是官方和救援隊討論之后的結果,畢竟這些避難點也都是臨時的,只在這個大撤離階段發揮作用。
撤離的真正目的地是海拔更高一些的未遭遇洪水的城市,這些避難點在全部民眾離開后都會廢置,沒有必要浪費資源。
而防潮墊、毛毯和急救保溫毯,都是露營必備物品,遞進式撤離過程中,避難者們可能要輪換三到四處臨時的官方避難點。
與其每一處都備著這些物資作為公用,不如在第一站官方避難點就發下去,使之成為私人物資,之后個人各自攜帶,不用救援隊的人再分出人手管理和整理這些,也能避免眾人為了搶占公共物資而引起的矛盾沖突。
然而,現在進行大撤離的城市并不只有綏城,撤離的人數異常龐大,也代表這樣的物資包需求量達到了一個天文數字。
所以現在全國上下所有未受災地區的城市,都在進行援助和募捐,驊國東南地區以外的城市工廠都在加班加點的趕制這樣的物資包,整車整車的裝箱,然后再馬不停蹄的朝受災城市運輸。
舒馥本以為貓不能私下帶入避難點,但登記人員只是看了眼盧策懷里乖乖伏著的小貓,說了句“看管好自己的寵物”,并沒有強行做什么要求。
盧策低頭看著不久前還使勁在他懷里掙扎似乎不怎么想被他抱的貍花貓此刻乖巧安靜的模樣,低聲贊了句“藍藍真機靈”
“藍藍”舒馥詫異。
“我剛剛給它起的。”盧策小聲得意的回道,“好聽吧”
舒馥
三人出示身份證登記完之后,又應對方要求放下背包,過了一下安全檢測儀器,之后領到了一個手帶。
手帶是綠色的硅膠質地,有些微彈性,像手表一樣有可調節的卡扣表帶和一個略大的表盤。表盤上只有一個字綏。
在分發手條之前,登記人員都要將其在電腦旁的一個儀器上掃描,似乎是錄入個人資料。
之后,對方告訴他們,手帶記得隨身佩戴,不要遺失,其后領取物資,以及后續排隊登上撤離船只、進下一個避難點都需要掃描這個手帶。
初次物資包領取之后,每隔兩天可以再領取一次食水物資,同樣都要刷手帶。
“這倒是挺方便的。”盧策對著手帶左看右看,在盧政的催促下快速把手帶戴在左手手腕上。
這個手帶讓舒馥想起了去浴室泡澡時領到的衣物箱鑰匙,進了浴室后去哪都得帶著,開箱子、額外消費都得刷它。
因為她左手手腕有一個別人看不見的銀色手環,所以將這個手帶戴在了右手腕上。三個人沒在一樓多停留,直接從大廳中央左側的旋轉樓梯朝上,去了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