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第一天,她總是習慣性預設各種意外,中午12點之后出發,萬一這晚的中轉點建筑有什么問題,午夜過后她可以繼續待在木筏上,加起來擁有24個小時的連續使用時間。
至于今天剩下的4個小時,她決定直接在套房客廳放出木筏,不想三更半夜再從外面返回。
這天剩下的時間,她忙于比對地圖選擇行程中轉點,收拾自己暫住的酒店式公寓,整理自己的手環空間。
她獨自在綏城待了將近兩個月時間,自動水域釣竿給她帶來了各種收獲,她自己也在各個高樓建筑里收集不少有用的物資,如今要出遠門,自然得把東西都整理的整整齊齊,好方便需要的時候拿取。
那臺手動劃船機就被直接放進了木屋,擺在起居室小圓桌和沙發座的旁邊。
晚上使用木筏時,她開啟電卡,清理水槽里積攢的餐具、洗澡洗發、洗衣服,同時擺出所有需要充電的設備,讓其全部變成滿格狀態。
之后,她又整理了一個背包放入手環空間。
這次特意拿了從前用過很多年的舊背包,背包不防水,因為洗過好幾次,有些泛黃陳舊,里面簡單放入一個不透明的折疊飲水瓶,里面只裝了半瓶水。
兩個杯面、小型單人睡袋,還有之前在圖書館物資包里的單人防潮墊、毛毯和雨衣。
平時其他要用的都是小型物品,她都放在了手環空間的架子上,隨用隨拿很方便。
除此之外,她還把木屋外屋檐下掛著的一套穿舊了并且洗的已經有點破口的厚棉衣放入空間,方便抵達時拿取。
相比之前去圖書館那次,她這次明顯更加謹慎,畢竟那會是災難初期,大家從自己家里出發,裝備差不多。
這次不同,距離那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水患侵襲了驊國大片城市和土地,受災民眾數量驚人,大家都在朝著海拔更高的地區轉移,她少了一個月的實時訊息,不知道現在外面是什么情況,所以需要更謹慎。
而且這次去的地方是收容所,聽起來就比避難所跌了一個級別,能料想到情況不會太好。
這晚,她在酒店公寓里過了一夜,睡足八小時,上午九點,她取出卡式爐,給自己煮了一包螺螄粉,加入了蔬菜和鹵肉牛片,還打了一個雞蛋進去。
這種味道重的食物,在避難者人群里壓根就不可能吃,而她自那次收獲了300包螺螄粉后,漸漸愛上了這種味道獨特的食物,算是抓緊時間過把癮。
中午12點,外面的大雨轉成中雨,她從一十五層下來,踩過一十樓因為潮濕而發霉的地毯,沿走道進了另一個安全樓梯。這棟樓每隔兩三層的安全樓梯外,有一個小小的露臺,是吸煙區。
她當初也是因為這個設計,才選定了這棟樓作為中期避難所。
水位已經沒過露臺的地面,外面的水浪隨著大風陣陣涌來,撲打在建筑上,木筏的露天部分也被雨水擊打的噼啪作響。舒馥踩過水漬橫流的木筏,剛跨入前門屋檐區域,風雨和濕冷便被摒除在外。
雖然早已習以為常,但這種溫暖又安全的感覺還是每一次都會讓她感到心情愉悅。
舒馥脫下雨衣,掛在門口鞋柜的旁邊,將雨靴換成拖鞋,順手拋擲了自動水域釣竿,然后進屋,把身上厚實的衣褲換成春秋款的運動褲和長袖衛衣,之后走到功能屏幕前,將“停泊”狀態調整為“漂流”,調了時速為40,又設定了方向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