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黎就點頭,“對啊,開恩科,就是通過考試取仕,凡是我大魏的子民,不管是寒門學子,還是富賈商戶家的子弟,只要他們是讀書人,就都就可以參加由朝廷組織的恩科考試,考中了的就可以入朝為官。
西齊開了個賣官鬻爵的先例,可我大魏卻開了個恩科考試的先河,兩相比較,高下立見,這樣不僅沒有折損我大魏朝廷的威嚴,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皇祖父您那寬如瀚海的胸襟。
以往咱們大魏的官員不是世襲制就是推薦制,可還從來都沒有通過考試取仕的,皇祖父您給了他們這個公平,公正,公開,證明自己能力和實力的機會,孩兒敢肯定全天下的寒門學子和富家子弟都會感念您的恩德的。
其實像那種靠世襲制和推薦制取仕的行為是有很多的弊端的,比如說某個人明明自己就智力低下,或者是能力平平,可就因為他的祖上有功績,所以他便能在他的長輩逝去或者退下來之后自己襲承爵位和官職,從而就一步登天了。
那個淮陰侯沈弼就是個最好的佐證,他明明什么能力功績都沒有,就是個十足的紈绔跟無賴,可就因為他的先祖早些年跟隨著高祖皇帝打天下掙了點功勞被封了侯,所以他也就沾光承襲了侯爵。
像很多那些個明明很有能力,又人品貴重的寒門子弟及富家子弟,就因為家貧,沒有背影,又或者受商戶人身份所累,終身都得不到人的青睞和重用。
皇祖父,這是不公的,不僅是對天下老百姓不公,同時也是對您和對朝廷不公,像那種明明沒有能力,卻又占著高位的人,不是尸位素餐是什么
皇祖父,有時候您在處理政事的時候,面對這種情況也是很頭疼的吧您明明拿著高官俸祿地養著他們,可他們卻是什么事也為您做不了,最后還要您自個兒去做,那得是多累啊
若是讓他們將那個位置騰出來,交給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做,皇祖父您一定會輕松很多的
像那種寒門子弟,很多都是出身于農家,所以他們更會懂得四時稼穡,可以做制粟都尉,稻田使者,太倉令,太倉丞,籍田令,籍田丞等官員。
像那種出身于富賈商戶人家的子弟他們對經商和算賬一途上應該很有心得,到時候倒是可以到那些州郡縣上去掌管地方財政,如鹽鐵,其他礦業,和州郡縣賦稅錢糧方面的。
皇祖父,您只要將這道圣旨一下,想必很多那些想要遷往他國的富賈商戶們就會即刻地歇了那份心思的,畢竟您給了他們改換門楣的機會,在自己的國家就能實現的愿望,還干嘛跑去別個國家,哪是得多勞神費力啊
再說,他們在他國也未必就混得開,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他們就算是再有錢,但那也是人家的地盤兒,哪有在自個兒國家來的舒心只在
最最關鍵的一點是,皇祖父您將這公平競爭的機會給到他們了,能不能考中那就得看他們個人的本事了,若是考不中,那他們也怪罪不到您的頭上,因為機會都是公平的,是他們自己沒有把握住,能怨得了誰
若是能高中,除了證明他們自身的能力與實力以外,這也是為我大魏的朝廷培養新生的人才不是”
老皇帝就問,“怎么取仕由誰出題”
蕭黎就故作沉思地想了一會兒,隨即就雙眼一亮,“嗯,有了,為了以示我大魏朝恩科的公平公正,我們可以將這考核分為四個階段進行,題型也由簡入深。
第一個階段的考試就是我有大魏朝的學子們都能參加,這種就叫鄉試吧,由各地郡縣主持考試本地人,由縣令做主考官,可以安排其他的一到兩個人作為輔試官,取中了的方能進入到下一輪考試。
這一輪考試是要在州府進行,所以就叫府試吧,這個各省的主考官就由皇祖父指派,取中了的就被稱為什么呢這個就由皇祖父您讓人去想吧,阿黎只說步驟。
在這一輪中被取中了的人就可以進入到第三輪的考試,這一場考試在京中進行,就叫會試吧,就是匯聚天下英才之地意。
這一輪考試通過了的方可進入到最后一個環節的考試,這一場考試是由皇祖父您出考題,就是結合當下天下局勢考他們的策論,所以就叫殿試吧。
凡是通過這些考試的那基本上就是我大魏天下治理的人才了,凡是通過了皇祖父您的殿試的,那基本上都是我大魏朝的頂尖人才了。不過經過這么幾輪考核下來,那些學子至少得十年寒窗苦讀。”
老皇帝和歐陽業在聽了她的這一番言辭之后,都就激動不已,這孩子果然是聰慧得緊啊,簡直就是活學活用,兩人熱切地對望了一眼之后,老皇帝就點頭道,“嗯,不錯,你的這個提議很是不錯,不過考他們什么”
蕭黎就道,“都可以呀像律,醫學,武學,算學,書學,書學中可就多了,四書和五經中都可以出題。”
兩人的內心里就更是震撼得不行,這孩子簡直是太聰慧了,估計幾百年以內都很難再出一個,老皇帝就看向一旁的歐陽業,“嗯,這個提議確實很不錯到時候倒是可以在朝堂上議一議”
歐陽業久用力地點了點頭,“嗯,小公主的這個法子確實不錯,陛下,倘若我大魏朝開恩科取仕,那么我大魏朝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相信不出十年陛下您的宏圖大業便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