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瓔從不覺著自己是一位好母親。
魏琰是將他們幾人弄到如此地步的罪魁禍首,這一點,梁瓔從沒有動搖過,他的過錯,梁瓔也從來不會去包攬。
但對文杞,梁瓔知道,是她虧欠了這個孩子。
她離開京城的時候,文杞只有六歲。
孩子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不知道為什么前一天還能在母親的懷里撒嬌,第二天就被拒之門外了。
對他,梁瓔任性又自私。
有時候,梁瓔甚至希望這個孩子多隨一隨他父親的涼薄、虛偽,或者多一些富家子弟的囂張跋扈,她也許就能把壞人當到底。
可魏文杞比任何人都懂事。
梁瓔至今仍舊記得,他拉著自己的衣角,明明眼里都是不舍,卻一句挽留的話都沒說的模樣。
梁瓔那時,確實是有一瞬間門,心疼難受得想要落淚。
可她在那一瞬間門的動搖后,還是逃跑了。
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的人,如何有自信能做一個好母親。
就算是死得遠遠的,也比死在他面前好。
后來她終于慢慢走出了陰霾。
周淮林每年會因為各種理由來京城,臨行之前,都會問她“有沒有要給誰捎的什么東西”
梁瓔從來都是搖頭。
可她卻會在周淮林走后一個人發呆很久。
可能人都是如此的糾結與復雜,做不了為了孩子忍氣吞聲的偉大母親,亦做不了完全不去想他的狠心人。
周淮林唯一會勸她的事情,大概就是關于文杞的事情了。
“梁瓔,我怕你會后悔。”他總是這么說。
終于有一次,在周淮林再次要踏上去京城的馬車時,梁瓔拉住了他的衣袖。
那是天氣很好的陽春三月,被她拉住的男人回頭,臉上并沒有意外的表情,只是問她“要一起嗎”
梁瓔點頭。
“那走吧。”
周淮林只回了這么一句,梁瓔上了馬車才發現屬于自己的東西早就準備好了。
他好像早就猜到了自己終究會踏上這條路。
梁瓔眼睛微微濕潤。她重新回到京城,也見到了文杞。
也是在那時候,梁瓔才意識到,她把這么小的一個孩子丟在了群狼環伺的皇宮里,沒有母親庇護,沒有母族勢力,他就是這么一個人,孤零零地長大的。
可這個孩子,沒有半分對自己的責怪。
作為被虧欠的那方,他反而局促不安、束手束腳,仿佛唯恐著哪里惹得自己不高興了。梁瓔不能說話,就只能是他說,孩子的目光時不時就瞥向她,似乎在通過觀察她的表情,看自己是不是說錯了話。
那日梁瓔在他走了以后,一個人默默流淚了很久。
她放不下文杞,也不能為他做什么事情。
但至少,這樣的見面,是她可以做到的。
梁瓔依舊憎恨著京城,憎恨這京城里的皇宮、京城里的人、京城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