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習慣了。
反正,在他眼里的四公子關麟,是一個“雞兔同籠”可以做出十三種解法的男人。
這種在數學領域無比卓越的男人,本就是恐怖如斯。
提前預判出敵軍的動向,也就是多了一種解法罷了,平平無奇。
可諸葛恪就不一樣了,他初來乍到,這條戰報已經讓他的小心臟,有些承受不了的感覺了。
這也太狂暴了吧
諸葛恪無法想象,更無法解釋,他覺得這完全不符合常理。
直到
他將這件事兒與關麟寫給他的那原道聯系在一起。
再加上“關麟砸缸”引發的思考,也一并聯系在一起。
諸葛恪好像突然就能想通了
畢竟,關麟是一個敢“砸缸”的人,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
那么
問題又繞回了那“砸缸”的問題上。
預料到文聘的動向,就像是那關麟砸缸。
為何他諸葛恪想不到呢
為何他諸葛恪的話,一定要保全那口缸呢
這口心中的缸
這口隔著他諸葛恪與關麟之間巨大眼界差距的缸,究竟是什么
諸葛恪越想,越是覺得關麟深不可測。
要知道,諸葛恪在東吳那是“天才、奇才”般的存在。
他也自恃甚高,什么“藍田美玉”、“添字得驢”,“智對張昭”、“博學多識”這類的贊譽不勝累舉。
可現在。
諸葛恪來到了關麟的身邊,一篇原道,一個關麟砸缸,一番對戰局的神級預判。
這讓諸葛恪切實感受到。
什么叫做“坐井觀天”
什么叫做“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今日的他無比慶幸,他選擇從東吳那“困獸之斗”的局中脫離出來。
否則,關麟口中那只“坐井觀天”的青蛙就是他諸葛恪自己啊。
服了,拜服
深深的拜服。
一時間,關麟未發一言,可諸葛恪就宛若被關麟忽悠瘸了一半,對關麟只剩下拜服,只剩下無窮多的好奇與疑問。
他太渴望解答出這個少年身上的神秘了
他太渴望找到與這個少年之間的差距了。
這種渴望
甚至讓他愿意待在關麟的身邊,甘愿做牛做馬,哪怕是晚一些再去成都,再去拜會新的父親也無妨。
倒是關麟,他還沒把這事兒想到諸葛恪的身上。
更不會知道,這小子那復雜、輾轉,就差“醉心于他關麟”的心路歷程。
關麟只是對著戰報發呆。
他心中喃喃
老爹這是開掛了吧
他不過就是提前說出了文聘燒船的行動。
其實
這對于整個戰局,真的只是星微的一個點,是一個戰術的發。
關麟的目的也僅僅是讓老爹能保住這些戰船,保持住漲水期時北伐的可能性。
可結果
老爹簡直就像是開掛了一樣,斬牛金,誅文聘,射殺呂常與滿寵,
乖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