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成都郊外。
熊熊燃燒的爐火旁,一個年輕壯碩的男子站立如松。
他裸露著上半身,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能透視到那赤紅火焰的深處,看到那正在熔煉的精鐵。
短暫的等待過后,他用鐵鉗抽出一塊兒燒的通紅的鑌鐵,然后手中的鐵錘重重落下,每一擊都擲地有聲,像是打在人們的心上。
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鍛造場上,仿佛是一曲壯烈的樂章。
這個站立如松,正在鍛刀的男子乃是“蒲元”。
相傳,他是三國時期蜀漢最杰出的工匠,他曾替諸葛亮在斜谷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為神刀。
而傳說中,蒲元造刀的主要訣竅在于掌握了鋼刀淬火技術,能辨別不同水質對淬火質量的影響。
且選擇冷卻速度大的蜀江水,把鋼刀淬到合適的硬度。
毫不夸張的說,在蜀漢武將雕零的后期,正是憑著這位蒲元鍛造的“神刀”之利,這才使得蜀軍的戰斗力沒有被魏軍斷崖式的徹底拉開。
甚至為了贊頌他的功勛,姜維還專程為他寫過兩部傳記蒲元傳、蒲元別傳。
當然,按照歷史的時間軸去推斷,如今的蒲元,還只是一個從荊州避禍到蜀中的隱士,雖祖傳著鍛刀的手藝,但還沒有被諸葛亮慧眼發現,更別說鑄造出那三千口“神刀”
倒是因為劉禪的緣故,他被提前請了出來,這比歷史上,他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受到重用要提前了幾十年。
說起來,這事兒也有趣。
此前,關麟給劉禪發來的書信中,重點提及兩件事兒,第一個是截斷蜀錦,將蜀錦秘密運送到荊州,以商業、貪欲的方式解決蜀軍糧草的問題。
第二件便是在整個蜀中尋找刀匠蒲元。
這件事兒其實并不困難。
蒲元是避禍到此的,不是隱士高人。
為了生計,他還是會操起祖傳的老本行,替人鍛造刀劍、兵刃,因為鑄刀的手法精湛,劉禪又刻意大肆派人去打聽,一來二去,還真就把這位蒲元給找到了。
之后,劉禪便派人去征募。
蒲元本以為是劉皇叔或者諸葛孔明征募,還頗為欣喜。
哪曾想,見到的不是劉備,而是在那個成都郊外名不見經傳的“山莊”立,見到了這個“名聲不怎么樣”的公子劉禪。
當即他的心就涼了一半,哇涼哇涼的,當即,他就有些心灰意冷了,連禮數與拜見都沒有,直接哪來回哪去了。
劉禪聽到后直接驚了,人都來了,他褲子都脫了,你敢情突然就回去了
那時劉禪是憤怒的,憤怒到極致的。
于是劉禪做了一件大事兒,那便是派人每天把煲好的牛肉給蒲元送過去,必須看著他吃掉以后才能走
蒲元直接就懵了,他覺得,哪有人天天逼迫自己吃牛肉的
這是要引起眾怒的這是要讓農人跟他拼命么
可士可殺不可辱啊,蒲元哪會這么容易妥協
文人是有風骨的,他一個刀匠也有自己的風骨,于是,他忍辱負重,臥薪藏膽,寧折不屈,劉禪送來的煲好的牛肉照樣吃,可絕不妥協,更不會向劉禪這個“黑惡勢力”頭子認輸。
再后來,劉禪會送來一些鍛造的圖譜,這里面有鍛鋼的技藝,有各種兵器淬煉的方法,甚至還有一本書籍,叫什么夢溪筆談
當然,這些都是從關麟,或是沔水山莊送來的。
其中最、最、最、最關鍵的還得是鍛鋼
雖然說這個時代,百煉鋼已經出現。
但是并不普及,許多成功的百煉鋼也多是反復嘗試、摸索出來的,淬火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根本沒有標準。
偏偏劉禪送過來的圖譜,無論是鍛鋼還是兵器淬煉,許多都是全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