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原作者這么寫,是打算看看讀者的反應,若是反響良好的話,他就打算繼續再寫第一部。不過第二部現在尚無著落,這個小世界就出了岔子。
謝琇倒是聽說這位原作者極為高產,而且喜歡寫系列小說,產量倒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就是不知道這一回為什么第二部遲遲沒有下文,拖得原作小世界也危如累卵起來。
唉。所以作者拖稿真真是要不得啊到時候說不定就會連累誰
謝琇在心里吐槽著,手上的動作卻不停。
這位太傅長女在“洞慧觀”里生活了一十年,但卻過得如同苦行僧一般,隨身行李極為簡單,一個包袱就能裝完。
她既沒有多少金銀首飾,也沒有多少華衣美服。銀票倒是有幾張,還有些散碎銀子銅錢之類,謝琇都拿油紙包了,在中衣內側縫了一個小小的衣袋,貼身放著。
哦,對。這位太傅長女似是十分喜愛看書,屋子里倒有滿坑滿谷堆得高高的書籍。不過書籍不易隨身攜帶,因此謝琇決定全部都先留在道觀中,日后若有需要,再遣人回來取即可。
數一數,距離太傅府遣人來通知,已有三日。此地距離京城還有一百多里,今天她若是再不下山,只怕到家太晚,到時候不免又要招來些不滿或指責。
她倒是不怕那些,但她老躲在道觀里不去走劇情,也不是個辦法,不如早些下山,迎難而上。
誰知道正是屋漏偏遭連夜雨,就是這么點兒背。
“洞慧觀”其實算是個窮道觀,還是一座坤觀,入內修行的都是女冠,平時粗重一些的活計也只有女子來做,日子頗為清苦。
因此“洞慧觀”既沒有馬,也沒有車。平日觀中若要買東西,就須得步行下山,到附近的鎮子上采買,到時候若是東西太多,倒可以雇輛驢車送到山下,再雇幾個腳夫幫忙抬到大門口。
此時謝琇欲要下山歸家,也得先步行下山,走到附近的鎮子上,才能再思考是租一匹馬還是雇一輛車的問題。
可是這位太傅長女大概是運道不太好。謝琇下山,走到一半,天上就開始下起雨來。
謝琇倒是帶了蓑衣,但這個時代的蓑衣,大概也就是個樣子貨,雨若是真的下大了,只怕還是會把人澆個透濕。
這座山的山道修得有些迂回,謝琇仗著自己還身負輕功,這座偏僻的“石盤山”的后山又等閑不會有人來,就想兩點之間門取直線,直接下山。
此刻卻是被淋在了山林里,一時間門竟有些進退失據。
謝琇仰天長嘆,但此時唯一的辦法,也只能是加快腳步。
反正這里四下無人,她自不用怕自己從前積累的那些技能露餡,于是拿出全副武藝,在林間門跳躍飛縱,不時用手勾一下樹枝借力、卸力或調整方向,身法輕盈,如同飛燕,翩翩而下。
忽然,她驀地伸出手來,單手一勾旁邊某棵大樹的樹干,前沖之力未歇,身軀就勢繞著樹干轉了一圈,往上一竄,就輕輕巧巧地竄上了樹頂,藏身于茂密的樹冠里,屏息靜氣,往某個方向張望。
在大雨里,那邊分明傳來了一陣雜沓的腳步聲、嘶喊聲與金屬相撞之聲
雖然雨聲混淆了那一切聲響,但謝琇本就身手非凡,在內力的加持之下,耳力更是不俗,依然在雨聲里分辨出了其它的動靜。
她一時間門有些驚疑不定。
“洞慧觀”所在的這座石盤山其實極為普通,沒甚不凡之處。在“謝琇”的記憶里,她在此地呆了一十年,整座山的地形基本上都爛熟于心,沒有一處她不知道的,但卻委實猜不透這種地方怎么還會有江湖人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