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的廂房中,一張烏黑的木桌上,擺放著兩本紙張泛黃的書籍。
泛黃的紙張,并非說明這兩本書年代久遠,而是指紙質太差,竟是用一般的竹篾紙來書寫文字。
紙質如何,蘇文峰并不在乎,他看重的是書中的圖案和文字。
兩本書,一本是‘藥冊’,另一本是‘煉丹手冊’。
不管是煉丹,還是配藥,認識藥材那自然是必須之事。否則連哪種藥材有哪種功效都無法辨別,那么煉丹,自是天方夜譚。
當然,如果追求不高,可專門根據煉制一兩種丹藥所需的藥材來進行記憶和辨別,不用把天下所有藥材都記下。
這一本一寸厚的‘藥冊’,共記錄有兩百七十八種藥材,其中包括兩百五十種常用煉丹凡藥,和二十八種一到三品的靈藥。
對于那名姓楊的青年來說,記憶藥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于蘇文峰,卻恰恰相反。
夜已深,青燈照屋,人影朦朧。
第二遍看完‘藥冊’后,蘇文峰確定已盡數將‘藥冊’中的兩百七十八種藥材,熟記于心。
比較起姓楊青年一個月都無法背下,蘇文峰卻利用血色空間帶來的‘過目不忘’,輕松將這些藥材的模樣、名稱、出處、效用、諱忌、價值等全數記憶下來。
“過目不忘,雖然于修武沒有多大幫助,但在記憶東西上,卻別有一番奇效。”
蘇文峰回憶了下腦中關于藥材的知識,發現清晰如在目前,著實已經牢牢記下了。
這本‘藥冊’,屬于基礎藥冊,記錄的只是一些煉丹所需的基本凡藥和少許入品靈藥。
‘藥冊’關于藥材的記敘,真假蘇文峰難以辨別,因為他自己只是初學者,仍在摸石頭過河。
不過,他想也沒人會瞎費功夫在‘藥冊’上胡亂改動藥材的記敘,因為看這‘藥冊’應當是被印刷出來倒賣的。
既然要賣,那這種文字性的東西,就不會做欺騙性的手腳,否則一旦被發現,名聲一臭,‘藥冊’的銷路就斷了,沒人愿意買假貨。
至少蘇文峰活了十幾年,還從在這類情況中,見過造假的。
放下‘藥冊’,蘇文峰拿起‘煉丹手冊’,翻開第一頁。
“告煉丹初學者,丹道一途非比吃飯飲酒,也非旦夕可成,若想有所作為,切記堅持二字。此手冊乃我煉丹初學時的一些經驗與入門丹方,愿有緣者得裨益。”
——三品丹師魯云。
“三品丹師魯云?莫非就是之前客棧那兩名青年口中的魯大師?”
蘇文峰嘴里念叨,覺得多半是如此。
也不多想,他緊接著翻看第二頁。
‘百傷丸’:主治刀斧損傷,跌仆打碎,可瞬間止血,小傷半日,大傷七天。
主藥:葉像草、血竭、蒲黃、三七。
以地火或青木炭,加以丹爐煉制一個時辰,可成丹。
基本煉丹步驟:洗藥、熱爐、熔藥、精煉、成丹。
‘水青丹’:利濕清熱,化瘀解腫,亦可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