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個小時后,穆境予安排好留守機甲,帶著大部隊出發了。
其實他們這三天,已經搜索得很仔細了。
但
紀云停看向盯監控的鐘浩。
他在偵查專業上的能力實在太次,別的也幫不上忙,這幾天就一直跟著鐘浩盯監控。
看了半天,他實在憋不住,低聲問鐘浩“你以前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鐘浩詫異,看他一眼“我第一次遇到這種失聯好幾天的情況。以前也會有失聯,不過都是在星獸的精神力控制下的,打死星獸就好了。”
紀云停“那你們為什么這么緊張”
他再次壓低聲音,“隔壁修理師都沒有那么緊張,是他們不怕餓死嗎”
鐘浩“主要是壓力大吧。”
紀云停“”
鐘浩“現在智腦不中用,行動全靠偵查連,要是找不出那只屏蔽信號的星獸,大家都要被我們害死了。”
紀云停“智腦不中用了”看向智腦手環,再看飛行器,“智腦不是一直在嗎”
鐘浩解釋“不是說徹底不能用,但智腦是數據庫啊,它只是處理信息快,沒有網絡沒有信息庫,它跟廢了就沒什么差別了。”
拍拍手環,指了指飛行器控制臺,“所以我們偵查連的內存都是特制的,容量超級無敵大,塞滿了過往星獸、星球的歷史樣本數據,好歹能判斷土壤、草木有沒有毒素。”
紀云停懂了。
怪不得偵查連的人這么緊張。
資料塞再多,也不如整個聯盟數據庫大,所以智腦的功能就會一落千丈,宛如雞肋。
以往有智腦的高速運算,他們邊算邊核對,測算結果不說萬無一失,也是有七八成的把握。
但這幾天,偵查時沒有了近地衛星,也沒有聯網帶來的龐大數據庫,只能靠機甲、飛行器、小型攝像頭上的偵查設備進行近處搜檢。
以他的角度來看,大家的工作一樣,同樣是測算,同樣是看攝像和智腦回傳數據,比如山體體積、土壤密度、回聲值等數據,然后他們能根據數據判斷這塊地方是否有洞穴、是否風化、是沼澤還是流沙地
原來是少了輔助工具,全靠專業和經驗。
紀云停贊道“怪不得你們平時有智腦還要自己測算評估,原來是未雨綢繆。樊上校真有遠見”
鐘浩“”
回頭糾正他,“這是上將定下來的規矩。”
紀云停“”
鐘浩“你不知道上一任上將就是因為遇到屏蔽信號的星獸,整個團直接沒了嗎”
紀云停“”
好的,他現在知道了。
鐘浩笑看他表情,笑了“我理解,讀書人都這樣,啥都不管,就猛猛學習。”
紀云停“貌似你才是正兒八經高校生,我
只念了義務教育。”
鐘浩“”
畢竟大部隊都離開了,倆人不敢多分心,只聊了幾句,就繼續盯屏幕。
紀云停挨個切換放大細看。小到昆蟲,大到走獸,但凡有絲動彈的,全都不放過。
通訊器里時不時傳來機甲隊員報告坐標的聲音。
前幾天,機甲隊的目標是清剿星獸,全是集體行動。
但星獸清了一波又一波,始終沒解除信號被屏蔽的狀態。
現在,穆境予讓機甲隊分散,兩兩一隊,射線狀往外飛,測試信號距離。
除了湖水方向,每隔五里,每一小隊要報一次坐標。
樊林濤跟副手在做數據統計。
一直走出三百公里,機甲隊與飛行器之間的信號依然存在。
再往前,有些機甲隊員就要對上星獸了。
穆境予結束測算,讓所有人返回臨時駐扎地。
然后他來到飛行器,朝樊林濤道“信號屏蔽范圍很廣,但近地不影響。屏蔽圈可能在高空,你看看有哪些星獸在海拔高的位置。”
樊林濤“有,稍等。”
在前幾日的星球資料里,迅速翻出數個坐標和照片,“刨除1500米海拔以下的,統共19種星獸。最高的是峭壁上這只,紀老師說叫兀鷲。”
“其次是這個,群居,數量不確定,雀類。”
“這個,群居,鱗翅目昆蟲系。”
“這些星獸的位置,海拔由高到低,最高的5000多米,最低的2000多米。”
他看向穆境予,“但地點很分散,沒辦法在一天內解決。”
穆境予“按照海拔依次往下清,一天能清幾種”
樊林濤苦笑“沒辦法這樣排,最高的兀鷲跟第二的雀,相隔半個星球。”
穆境予點頭“知道了。”
對著板子上的數據垂眸沉思。
他們的物資,從營養液到機甲維修需要的設備,甚至飛行器的能量,僅夠他們再支持一天。
如果穆境予選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