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這里用上了,也算沒白背。
荀子也有些驚訝,他以為自己只是送給陌生小童一句贈言,沒想到這小童不僅聽懂了,還煞有其事地與自己談論起來。
關鍵是他的言論和自己的學說簡直完美契合,這倒是出乎荀子的意料。
他道“你言之有理,老朽鉆研半生的學說,沒想到你這小童才總角之年便已領悟,真乃通徹之人也。”
姜珂不,我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已。
荀子已知她聰慧異常,便也不拿她當普通小孩看待,于是問出了自己研究半生的人性學說“你認為,剛剛出生,處于襁褓之中的嬰孩人性如何”
姜珂順嘴說道“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的眼睛暗淡了下來。
沒想到她來了一個大轉彎“但話又說回來了”
“人不學,不成器。”
荀子眼里的光又回來了
荀子支持性惡論,并不是說他認為人性本惡,而是認為人性中有惡的一部分,這一點邪惡若不加以阻止,將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無限擴大,所以他認為人應該受到教育,在受教之中走到向善的一步。
可惜世人對他的學說多有誤會曲解。
沒想到今天居然在渚水河岸偶遇的一位小童口中得到認同。
這一刻,荀子只覺得如飲甘醇,如食美珍,如沐春風,連灑在他身上的陽光都變得更加溫暖了些。
姜珂又道“所以要施行教育和法律,如此,秧苗方可成材。”
話音剛落,荀子還未發聲音,倒是那位站在一旁的青年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面上哀愁之色更甚。
“咦”姜珂看向青年,問道,“這位,額,這位先生為何嘆息”
那青年聲音極為好聽,卻說得磕磕絆絆,言語中邏輯全無“無無事,我只是,只是有些傷神罷了。”
姜珂
你不覺得你說話前后很矛盾嗎又是無事,又是傷神,那到底有沒有事嗎
姜珂和青年將目光齊齊地看向荀子,他翻譯道“是因為你今日這番言論,使他聯想到自己的主張不被重用,仕途坎坷,一時間情難自禁,方才嘆息。”
姜珂不解“我說什么了讓他能一下子聯想這么多”
青年“法教汝信,王不用。”
姜珂
什么意思
這人的話怎么比眼前這位老者的話還要難懂
荀子替青年回道“他的意思是連你這五尺小兒都知道應該與時俱進,應用法理治國,可偏偏韓王卻依舊如同井底之蛙,目光淺顯,閉目塞聽,不肯變法圖強。”
姜珂
你們是有什么專門交流的語言嗎是怎么能把這短短七個字翻譯成這么大一段話的還有,這么大庭廣眾之下罵韓王真的好嗎
青年點了點頭,他的意思就是如此。
他憂心于國家社稷,眼見韓國日益衰退落后,成為各國之中墊底的存在,唯有像商君或趙武靈王那般變法圖強,方可自救。
可惜韓王并不采納他的理論,或者說是想要一個現成的方法能讓韓國立刻變得強大,而變法,需要時間。
他雖文章斐然,卻有口疾,不善言語,無法辯駁,韓王便更加看不上自己的理論了。無奈只好離開韓國,投奔荀子,學習他的學說。
姜珂轉身面向青年,眼神誠懇道“不知先生主張什么理論學說若不介意,可否說出來指導姜珂一番”
說完她還稍微有些后悔,因為這人說話她有點聽不懂。
青年看向荀子,在得到其同意答復后,緩緩開口說出了自己的學說“非主張法家學派,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勢者,為君王權勢不可忽視”
他磕磕絆絆地說了一大堆,什么法術勢,二柄,約束之類的專業詞匯,姜珂有些聽不明白,但反正知道了個大概意思,就是這個人是法家學派,還主張君主集權。
姜珂總結出了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