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還真有這種可能。
她又問道“那弟子與先生進食時禮節又當如何”
嬴嘉曾經見過很多次自己那些兄弟姐妹們與先生相處時的場景,對此并不生疏。
她答道“先生進食,弟子撰饋,要鄭重地整理好衣襟,洗手漱口,跪坐著進獻菜肴,還要”
她侃侃而談,講了一大堆禮儀。
想到那日自己和荀子共同用餐時的經歷,每一句話落在姜珂心里都讓她如遭雷劈,這么多道雷將她劈得外焦里嫩,頭腦發蒙。
啊
荀子先生果然因材施教,可能是將師徒同食誤以為是鬼谷習俗了吧,并未像其它先生那般斥責姜珂,勒令其加以改正。
雖然不理解這份習俗,但尊重。
您真不愧是大圣人啊,姜珂心里默默感嘆。
雖然心里感嘆各種禮儀很麻煩,但姜珂還是對嬴嘉說道“請您教導我些禮儀吧。”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在這個等級森嚴的時代,她可以私下里懶得遵守禮儀,但不能不會禮儀。
換句話說就是,你可以摸魚,但不能真的菜。
荀子近日愈發繁忙,光是教導她詩書就已經時間不夠了,若想學禮,眼前之人便是最好的人選。
嬴嘉遲疑片刻“我是您的門客”
姜珂“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世界上沒有哪條規則說門客和先生兩種身份不能并存。您比我熟悉禮儀,自然可以做我的老師。”
嬴嘉看著她,心中思緒翻涌,她認為,相比自己那位名義上的父親,眼前這人才更稱得上是“禮賢下士”。
最終點頭“唯。”
短短一個下午,姜珂有了一位門客,兼職禮儀老師,也算是收獲頗豐。
嬴嘉猜測得沒錯,接下來的日子里,趙接被府中,朝中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果真三天后街道上的搜尋的士兵少了很多。
嬴嘉就這樣藏在姜珂家中,日子一天天過去,她同姜珂的關系也漸漸熟悉了很多。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這天,姜珂還是按照往常時辰去荀子家學字,只是她總覺得今天的氣氛有點兒過于沉靜了。
課程結束后,荀子并未離開,而是對她說道“阿珂,明日你毋需來此了。”
姜珂手中的毛筆一顫,在竹簡上洇出一片墨跡,抬頭問道“您是要離開邯鄲了嗎”
荀子點頭。
他已經在邯鄲逗留將近一年,可趙王于國政之事還是沒有絲毫長進,荀子終于心灰意冷,決定離開邯鄲,去楚國投奔春申君。
“阿珂,你可要隨我同去楚國”
姜珂是他這么多年來見過最特別的學生,各個方面都十分聰慧。
這話一出,就連韓非看向姜珂的目光都帶些期待,雖然這個稀里糊涂出現的師妹總是明里暗里地攛掇自己離開韓國,但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她說出的話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