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異人又看向另一份奏折,心中思量起攻打韓國的人選,忽然有寺人來報,說是公子政和王后已經在殿外等候。
嬴異人命其將他們帶入殿中,呂不韋趁機離開長明殿,不打擾他們一家敘舊。
嬴異人離開邯鄲時,嬴政還不到三歲,他們對彼此的印象都很模糊。
但這并不影響身體中那份叫做血緣的感情。
他先是擁抱了一下趙姬,隨后走到嬴政面前,用手掌撫摸著嬴政的臉頰,忍不住問道“政兒,你和你母親在邯鄲受苦了。”
秦國間諜的能力天下聞名,所以他當然知道趙姬和嬴政在邯鄲過得什么樣的苦日子,換句話說,當年他在邯鄲就曾體會過那種被人冷落的痛苦,長平之戰后的嬴政只會過得更苦。
只不過當時他游走于華陽夫人和安國君之間,自身尚且難保,分不出精力接他們回國。
嬴政眼中的淚水
一下子掉了出來。
他說“以后我們母子在咸陽的生活會變好的,因為父王您是秦國的大王,您會保護兒臣和母后的。”
趙姬也是對著嬴異人一頓痛哭,眼淚盈盈的,向其訴說著自己的思念。
嬴異人心里有種莫名的愧疚感是怎么回事
他們沒提及自己在邯鄲日子過得有多艱難,也沒提歸國路上精力的刺殺有多危險。
說得是對嬴異人的思念與愛。
當年嬴異人面對華陽夫人時,也是這般聲淚俱下,他明白自己的妻和子心中所想,可人非木石,孰能無情,這一刻,他的身份不是大王,而是親人。
同趙姬,嬴政敘舊片刻,便到了家長考驗孩子學習的環節。
就算是未來始皇帝也逃不過被父親詢問功課的命運。
“政兒,你在邯鄲時,都有學些什么”
嬴政回他“回父王,兒臣學習了諸子學說,禮,劍術,算學和化學。”
嬴異人
不對
諸子學說和劍術他能理解,因為屠門賈會這兩樣,但是禮屠門賈自學然后教他的
最后,這化學又是什么學啊
這顯得他這個秦王很孤陋寡聞。
見識到嬴政那天在先王葬禮上的表現,嬴異人已經知道自己孩子聰慧非凡,目光偶然瞥見一旁的奏折,嬴異人心中有了主意,打算以今日國事策問嬴政。
他問道“政兒,你認為韓國這個國家如何”
韓國提到這個國家,嬴政第一時間想到的詞就是“番薯”,想到那天在姜珂家菜地中的對話,嬴政思考片刻,回道
“回父王,兒臣認為,韓國地勢險惡,土壤貧瘠,糧食產量不高,黔首所食皆為豆飯藿羹之流”
這答案倒是有些出乎嬴異人的意料,她沒想到嬴政會將韓國形式分析的如此準確,而且還是從秦國最看重的農業方面分析。
可嬴政接下來的話卻讓他有些不滿。
“豆飯粗糙,藿羹苦澀,韓地人民衣食不足,常有凍綏,實在是太可憐了。而咱們秦國,重視農業,會為黔首們分發鐵農具和耕牛”
“儒家講究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對于韓國黔首們的苦難,孩兒認為咱們秦國不應當置之不理。”
嬴異人的臉色瞬間變得失望難看起來,用儒家這一套理論的國家全都亡國了,他想不明白,自己兒子在邯鄲怎么就變成了個酸腐儒生呢
他正想如何弄掉嬴政心里這些“仁愛”理論,卻被接下來的話給弄懵了。
“所以我們把韓國打下來吧父王。”
嬴異人
嬴政“阿珂說了,我們就要以兵理去治理別人的國家,以武德去讓別的國家之人服從。把韓國打下來,讓韓人都變成秦人,那樣他們就能用咱們秦國的農具和耕牛了,還可以讓阿珂為他們改良土壤。”
嬴異人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