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完正經報告后,發現底下還夾雜了一大疊子紙,姜珂在第一張紙上面寫著,此為美食攻略,和政事無關,可看可不看。
第一張油潑面,具體做法為將磨好的麥粉揉成面團,搟成寬面條,放在清水中煮熟后撈出,上面點綴以蔥,嫩菽葉
嬴政翻到第二張臊子面,具體做法為,面湯油光紅潤,口味酸辣辛香
第三張羊肉泡饃大王這個好吃,具體做法為
直到最后一張,全都是面食菜譜。
嬴政有點看餓了。
他告訴一旁服侍的寺人,把這一沓子"菜譜"抄寫一份交給庖人,命他按照上面的做法準備飧食。
姜珂從糖廠離開,并未直接回到咸陽,而是到巴蜀地區煉制食鹽去了。
早在周代,便設有太宰一職來掌管鹽筴之政令,以供百官之鹽,此時的食鹽雖然粗糙,但也是人身體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長期不食用鹽,就會變得渾身無力,體弱多病,因此煮鹽和冶鐵,鑄錢一起并稱為國家的三大利
源,自有這個行業起來,就一直保持官營性質。
如今七國之中,因為齊國靠海,所以齊國的煮鹽業最為繁榮,至于韓趙魏和秦國這種內陸國家,鹽礦或鹽井才是它們的主要產鹽地區。
鹽價昂貴,再加上官府對其的管控,普通百姓和士兵當然吃不起了,因此平時多用醋布調味。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秦國黔首們的身高都不算太高,傅籍標準為男性六尺五寸,女性六尺二寸,換算成現代的身高,大概為男性一米四九,女性一米四二。
所以姜珂這將近一米七的身高在這些人里面顯得格外格格不入。
秦國巴蜀之地,自從郡守李冰時期就已經開始挖井,汲取鹵水煎鹽了。相比后世,這時的制鹽工藝十分簡陋,制取出來的鹽都是粗鹽,就是單純鹽井中的鹽水煎曬熬干而形成的顆粒,顆粒大且顏色灰暗,里面有很多金屬雜質,除了咸味,還發苦發澀以及其它各種奇怪的味道混雜在一起。
提煉細鹽,也就那幾個工序,粉碎,溶解之后用草木灰,細沙等過濾,熬干沉淀,晾曬烘干,蒸發結晶等。
姜珂感覺自己都要被鹽池的咸腥味給腌入味了,她種地時,身上一股子塵土味道,制取酒精時,身上一股酒味,制作石蜜時,又是一股子甜香味。長史府中大家都說,只需要從主君經過,聞聞她身上的味道,就大概能推算出來她最近在忙什么了。
好在這次沒有出現提煉白糖時的差錯,晾曬好的白色晶體被碾成細碎的粉末,姜珂伸出手指蘸了少許,用舌頭仔細品嘗,沒有苦澀和怪味,而是熟悉的咸味,雖然和她超市里的精鹽相比遜色不少,但較之從前,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姜珂點了點頭,表示滿意,工廠內其他鹽工聞言立刻心情大喜,也都分別品嘗了一點剛剛制好的鹽,鹽味很咸,有人沒控制好數量,抓了一大把,細鹽剛一入口,瞬間就被咸成了山林里的猴子,手舞足蹈的,反應很激烈。
有那年紀老邁,見多識廣之人已經品嘗出來了,姜長史所制之鹽,居然比那些專門供給王室享用的飴鹽都要純正。
姜珂回咸陽復命的路上,幾個方術士面帶討好,一臉巴結地湊了過來“長史”
他們這個語氣,總感覺要搞點什么幺蛾子了。
“干嘛”
“長史,小的們心里有一事不明,特地來找您詢問解惑。”
“什么事”
“我們發現,不光是此次制鹽,就連之前制作酒精那次也一樣,原本渾濁污雜的液體,只要一經過大火加熱,就會變得干凈濃稠,您說,這是因為高溫將里面的雜質烤化了,變成空氣飛走了。那您說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只要條件允許,物質,液體還有空氣這三種情況都可以相互轉換”
姜珂
她好像找到這幾個人除了不怕死之外別的優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