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姜珂離開咸陽前夕,曾來章臺宮找過一次嬴政。
那天天氣不太好,空氣中帶著些濕潤的雨氣,即使是白日,天色也還是陰沉沉的,點了很多燈燭,才勉強將宮殿照亮。
寺人通報過后,沒過多久,嬴政就聽到了姜珂進入殿內的腳步聲,他放下手中文書,從書案中抬頭,問道“姜卿前來,所為何事”
“臣確有一后顧之憂藏在心中,惶惶難安,以至于寢不安席,夜不能寐啊。”
嬴政
嬴政一點兒都不信姜珂還有寢食難安的時候。
但表面還是問道“你有何后顧之憂”
“姜珂此次入楚,少則二月,多則十月,蘭陵和咸陽路途遙遠,羈旅異鄉,傳信困難,時間一長定會有人在背后進言詆毀,這些人可能是楚人,也可能是秦人,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離間咱們君臣之間的情誼。”
嬴政道“毋須憂慮此事,寡人相信你。”
姜珂“大王可曾聽過曾母投杼的故事曾母第一次聽到曾參殺人時堅然不信,可當有人第二次第二次反復地告知曾母,她終于心生恐懼,投杼而走。人言可畏,積毀銷骨,即使大王您如此堅定地相信臣,可時間一長,流言一多,臣又遠在千里之外,無法辯解,恐王為臣之投杼矣。”
嬴政看出了她的心思,于是說道“既然如此,姜卿可愿與寡人簽訂盟約”
“誒”姜珂沒想到嬴政比她還要直白,一時有些驚喜。
是我想的那個盟約嗎
她試探性地問了一句“息壤之盟”
息壤之盟是秦武王和樗里子所定下的盟約。
當年秦國意圖攻打韓國的宜陽,需要派人去拉攏魏國,樗里子主動請纓出使魏國,卻在出發之前告訴武王先不要攻打秦國,武王詢問原因,樗里子便說出了今日姜珂所說的話。
隨后他又暗示了武王樂羊的故事。
樂羊是魏文侯時期的將領,被魏文侯派去攻打中山國,打了二年就把中山國給滅了,回去之后很得意,認為自己立了這么大的功勞,一定能受到重賞,結果魏文侯給了他一個箱篋,樂羊打開一看,這一箱子里面全都是其他大臣告樂羊的謗書,這么多的謗書,魏文侯硬生生地壓了二年不告訴樂羊,全力支持他繼續攻打中山國。
秦武王一聽這個典故就明白了樗里子話里的含義,于是在息壤這個地方與他簽訂盟約,約定不會看任何詆毀樗里子的奏書,樗里子這才安心地去出使魏國了。
嬴政還沒聽到姜珂講這個典故,就也懂了她的話外之音。
嬴政并未說話,算是默認了。
姜珂這才安心,隨后立刻進入“夸夸”狀態,直接將情緒價值拉滿,臨離開時還特意很貼心地關心了一下嬴政身體最近如何。
那之后不久,姜珂便離開咸陽去往楚國,而嬴政則去往雍城的蘄年宮舉行加冠禮。
雍城自秦德公起
便是秦國的首都,十九代國君都在這里執過政,有很多秦國的宗廟,作為故都,一些重要的祭祀也還會在這里舉行,是秦庭內眾多宗正博士們集體商選出來的地點。
君子始冠,以厲其心,男子加冠,代表成年,可以獨當一面任職于官場了,至于嬴政這種少年繼位的君王,則意味著可以親臨朝政執掌大權了。
他也的確這樣做了,加冠禮后,便開始一點點地收回自己的權利。
第一個下手的目標,就是文信侯呂不韋。
呂不韋很聰明,又有魄力,當商人時,他是富可敵國的巨賈,轉型成為政治家后,他是權傾天下的秦國相邦,呂不韋輔佐過二代君王,風光無兩,聲勢赫奕,整個七國內再沒有哪位大臣能比他更有權勢了。
可惜,作為商人,呂不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擅于獲得權力,卻不懂放下權利,秦王親政,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解散門客,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隱居起來,斂藏鋒芒方可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