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國都天樞城。
承明殿內,一明黃身影端坐于大殿之上,威嚴肅穆之色盡顯,此人正是北燕帝拓跋弘。
“啟奏陛下,此次寧王不負所托,成功奪下西涼七座城池,實屬功不可沒。”
內閣首輔李明淵雙手執笏上稟。
“此去西涼路途遙遠,寧王風餐露宿持守戰場三月有余,拼力擊退龍淵大軍,可謂英勇有加。”
定遠將軍萬俟震出列應和道。
“陛下,寧王立下赫赫戰功值得稱贊,然若沒有太子默默潛伏西涼三年的運籌帷幄,此次戰果,恐怕仍遙遙無期。所以,微臣以為,太子才是此次西涼之戰的最大功臣。”
尚書令裴衍正色道。
“莒城、莎城、寧川、姑墨、隨州五座重要城池皆為太子不費一兵一卒智取而下,太子實乃領兵作戰之奇才。”
寧都王上官護附議道。
“陛下”
“陛下”
左右大臣你來我往,在各自陣營中抒發己見。
“父皇,身為太子,竭盡所能利佑北燕,是兒臣之本分,兒臣不敢居功。”
“父皇,此次能全力協助太子奪得城池,是兒臣之幸事,兒臣亦不敢居功。”
“嗯,太子慧敏,寧王英武,兄友弟恭,是乃朕之幸事,北燕之幸事,都重重有賞。”
北燕帝看著殿下兩個優秀的兒子龍顏大悅。
就在這時,笑意不達眼底的寧王向對面一個大臣使了個眼色。
那個大臣立即上奏道“陛下,太子聰慧絕倫,決勝千里,是我等學習之楷模。然微臣聽說,聽說恕臣無法直言。還望陛下親自過目。”
眾臣都面面相覷,不知所奏何事,竟然這等難以言說。
待內侍將奏折傳與北燕帝閱覽之后,北燕帝頓時龍顏大怒,氣得將折子擲于地上。
“道聽途說,一派胡言趙侍郎,誰給你這么大狗膽,竟敢誣蔑太子清譽。”
“陛陛下,從西涼作戰回來的士兵都在傳,微臣只是希望陛下能夠下旨,徹查此事,以免以免謠言愈傳愈烈,壞了太子英名。”
趙侍郎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解釋道。
眾臣拿起地上的折子傳閱過后,臉上的表情異彩紛呈。有難以置信的,有暗自竊喜的,有的甚至看不下去,直接勸諫。
“陛下,此等謠言定是有人趁太子立功回京之際刻意為之,為的就是肆意摸黑太子,動搖太子這些年樹立起來的威望。”
“此人膽大妄為,意在陷害太子,動搖國本,其心可誅。”
有些暗自竊喜者,則火上澆油。
“既是謠言,定不會空穴來風,還望陛下明察,維護皇室之體統。”
“希望此等謠言只是訛傳,否則影響皇嗣延綿不說,亦會成為北燕乃至整個云州大陸茶余飯后的談資,皇室顏面將毀于一旦。”
北燕帝步下龍座,來回踱步,轉身望向太子。
“回父皇,兒臣與西涼太子雖私交甚好,但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斷不會與之產生所謂的龍陽之誼。還望父皇明鑒。”
“陛下,太子自小修身養性,斷不會做出有損皇室顏面的事情。不過微臣倒是有所耳聞,天樞城近來發生多起童男失蹤案,而且經大理寺徹查,那些失蹤的童男就藏在藏在”
北燕帝對欲言又止的大臣問道“藏在哪里”
“藏在寧王府。”
“大膽京兆尹,無憑無據竟敢誣陷本王,簡直信口雌黃,以下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