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派人密切關注,不必打草驚蛇。”
說起來,當年三皇子才是正兒八經的嫡出皇太子,只因微生明輝寵愛伏鸞,硬是在其挑撥下,認為三皇子是皇后與他人私通生下的野種,皇后因不堪忍受被廢的屈辱,含恨自刎以證三皇子乃皇室血脈。
皇后薨逝,年僅三歲的三皇子,雖未被殺,卻也被囚禁在冷宮,自此失了東宮的儲君之位。
然而,就在世人以為他早晚會死在冷宮的時候,第二年他竟莫名其妙地從皇宮失蹤,微生明輝和伏鸞派了人馬全境搜捕,都沒有找到他的任何下落。
此后幾年,大概以為他早已曝尸荒野,他們才也漸漸歇了找尋的心思。
而如今他突然出現,這對于上朝還需依賴伏鸞垂簾聽政的微生思遠來說,無異于一種莫大的威脅。
微生思遠眼看著扶不上墻,一直不滿伏鸞牝雞司晨的東岳群臣,便有意擁護強勢回歸的三皇子榮登帝位。
微生思遠前段時間被某些朝臣逼著寫退位詔書,這對于視權如命的伏鸞來說,是絕對不能忍受與妥協的,所以才有了借著壽宴解決退位風波的外交行動。
不過令整個東岳朝臣不解的是,三皇子微生思堯竟選擇裂土封王。
有人說,他是不想背著逼宮篡位的名聲而坐上那把龍椅。
也有人說,他胸懷天下,不想因一己之私,讓整個東岳因同室操戈而生靈涂炭。
更有人說,他胸無大志,只想著偏安一隅,在東川河做他的逍遙王爺。
總之,現在整個東岳對兄弟爭權的戲碼是眾說紛紜,暫無定論。
三皇子微生思堯的背后,明顯有暗夜門的影子。
暗夜門近些年勢力日益龐大,說是富可敵國都不為過,其殘冷嗜血的江湖手段,更是令東岳朝臣不寒而栗。
一些懼怕暗夜門的朝臣,因沒有確切證據指明三皇子與暗夜門有關,故而只是保持中立。
這些人現在已成為了伏鳶極力拉攏的對象,不過,他們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朝臣還是識相地選擇明哲保身,不愿輕易得罪暗夜門。
姬冥修沉思良久,“陸放雅什么想法”
“三皇子裂土為王已是大勢所趨。左相的意思是,可以答應三皇子提出的條件,前提是他要確保東岳西疆乃至其他龐大家族勢力,不會紛紛效仿他割據為王,以致造成整個東岳四分五裂的局面。”
姬冥修扶頜點頭,三皇子畢竟姓微生,封王名正言順,而馬忠憲、魏永年等世家大族畢竟是外姓,外姓一旦勢力做大割地為王,整個東岳離改朝換代就不遠了。
這倒是一個合理又有利于三皇子的條件,三皇子應該不會拒絕,就是伏鸞那對母子就不一定同意了。
“伏鸞那邊什么態度”
“她剛開始不同意,后來左相與幾個東岳重臣與她連日商談了之后,她的態度好像有所松動。她明顯不放心三皇子會甘心偏安一隅,遂提出了讓龍淵作為第三方,擔保三皇子及其子孫后代,在將來以后不會威脅到瀛都在整個東岳的至高皇權。”
姬冥修輕笑,看來伏鸞是真的被逼到走投無路了,否則她不會輕易相信什么第三方會保障他們母子乃至子孫后代皇權永固的紙面協議。
不出所料,陸放雅不到兩月便會帶著協議回到盛京。
他隨手翻閱著沈黎硯落下的那本地理志,沉聲道“北燕那邊什么情況”
“北燕太子暫時沒有什么動靜,好像也沒帶他的那位側妃來,倒是低調得很。”
姬冥修眸光微沉,他哪是什么低調,分明是不想被她看到,從而影響他們破鏡重圓而已。
可見那上官紫蘇也只是空頂著個頭銜而已。
他冷哼一聲,自己的側妃不寵,反而惦記著他的女人,這讓他極為不爽。
西涼之行沒有見到那人,這次他倒要好好看看,到底是什么樣的男子,曾讓她如此看重,甚至不愿再提起。
為北燕和東岳使者舉辦的接風宴,設置在皇宮的華陽宮。
宴席上,姬冥修一眼便看到了那張讓人過目不忘的英俊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