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貴了啦”小如用中文向韓易低聲哀嚎。
“試一下又不會掉塊肉。”韓易遞出一個鼓勵的眼神,“快去吧,莪感覺會非常適合你”
摯友極力慫恿,再加上徐憶如本來就對這套造型頗為心動,最終她還是站起身來,在etitesas的簇擁下,朝試衣間走去。這次巡回展,西格莉德帶了四個etitesas一起出行,剩下的人,則留在了巴黎的工作室,完成高定時裝周上預訂的服裝。
在法語里,這個詞十分直白,意思是“小幫手”,他們是擁有高超手工技巧,幫助設計師真正完成成品服裝的制衣工匠。一件設計和工藝極其復雜的晚裝禮服,有時甚至需要五十個“小幫手”同時工作,累計一千個工時才能完成。
相較之下,哪怕是薩維爾街制作最精良的定制男士西裝,所需的工時最多也不超過九十個小時。
這是個屬于男人的世界,但男人是屬于女人的。
極具智慧的名言。
與普通成衣不同,高級定制時裝本來就不是為個人穿戴所準備的。不同的服裝有不同的穿戴方式,必須有兩三個助手協助,耗費一番功夫,才能穿戴齊整。
十五分鐘后,一席白金色禮服的徐憶如,才款款步入展廳。
韓易能聽到女性工作人員捂住胸口發出的驚嘆聲,男性工作人員略顯粗重的呼吸,西格莉德迪勒龐心滿意足的輕笑,還有其中一位“小幫手”如夢囈般的低語。
“adade039ee迪勒龐夫人,我們一只夾子都不需要用這件禮服簡直是為她設計的。”
“你應該知道,徐女士,歐洲對華夏的浪漫想象由來已久。在法語里有一個詞叫oiserie,意思是華夏風。十八世紀,或者更早,我們開始狂熱地模仿一切與華國有關的東西。裝飾藝術、園林設計、建筑、文學、戲劇、音樂,當然,還有服裝。”
西格莉德迪勒龐圍著徐憶如,緩步繞著圈。
“如果看過弗朗索瓦布歇的作品,你就知道,我們歐洲人曾經對中華文化有多癡迷。每個歐洲女人都想成為那個理想之國的公主,絲綢加身、黃金點綴,獲得整個皇室的寵愛馬里亞諾福圖尼、讓皮埃爾帕奎因、卡洛特蘇爾斯,在高級時尚出現之前,一代又一代的法國設計師就深受oiserie的啟發。最有趣的是,你知道嗎那叫囂著把華國人趕出去的,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在瘋狂地模仿華國人的穿衣風格。”
似乎是察覺到這個話題在洛杉磯展開來不是特別合適,西格莉德不留痕跡地轉移了話頭。
“歐洲人喜歡華國公主,想要看到華國公主。不管是從哪里來的騙子,套上皇室公主的外衣,總能在歐洲獲得禮遇和歡迎。我也是這樣的人,徐女士。”
“我服務過諸多亞洲客戶,尊貴的、富裕的、美麗的亞洲客戶,但我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華國公主。一個真正來自那里的,能代表亞洲美學文化的女人。”
“今天,我看到了你。”
作為時尚設計師,西格莉德迪勒龐不僅需要繪制圖紙,更需要在集團內外闡述她的美學理念,用優美深刻的文字將人引入她的高定世界。
數十年煉就的口才,讓她用含蓄但精確地方式,表達出了在場所有人內心的想法。
華夏公主。
聚光燈灑在徐憶如羊脂白玉般的肩頭,泛起金色的漣漪。
她的身形纖細嬌弱,是柳永詞里的掌中飛燕、天上念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