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以及隨之誕生的道德觀念和社會禮節,是最變化多端,最捉摸不透的東西。你可以相信有不變的初心存在,但做決策的時候,絕不能以此為希冀。”
“做最好的人,做最壞的打算。可能父母為你規劃人生的時候,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他們兩個都是。”
徐家父母不是惡狼,雖然婚姻生變,雖然道德有失,但他們所做的一切,確實都是在現有條件下,為小如答出的最優解。
難道真要讓這樣一件完美無瑕的藝術品,在風雨里跌跌撞撞,摔得滿身裂痕,再追悔莫及,找個愿意將之修復如新的收藏家嗎
這落后于時代,囿固于社會的思想,確實是上一輩會反復斟酌的關鍵。
“我也沒覺得有錯,真的是大錯特錯的事情,我也會強烈反抗的。可是,越長大,我越發現人心會變,我的心也會變喔。”
徐憶如歪頭看著韓易,莫名提起了深入交流的興致。
“也許三十來歲的我,會渴望穩定的家庭,也許也會對所謂的大戶人家趨之若鶩。但如果二十多歲的我,不想被束縛住,該怎么辦”
“我是要滿足十年之后的我,還是現在的我”
“想多看看世界”韓易問道。
“倒也不是,我只是不想被定義給框柱,特別是別人的定義。”徐憶如輕輕搖了搖頭,“為什么要逼迫自己順應他人對愛、對人生、對成功的定義”
“那你的定義是什么”
“我的定義就是沒有定義啊,喂,你有沒有在聽我講話。”徐憶如笑出聲來,拍了拍韓易的手臂,“最簡單的例子,戀愛也不一定要有固定形式吧,好好愛自己也屬于一種戀愛我說的不是盲目自戀喔。愛眼前的風景變化,這也是戀愛。為了某一首曲子而感動不已,這也是戀愛。因為未來要結婚,就接受世俗對愛的定義,去跟隨他們的道路,而不是追尋自己想探明的道理這種人生,會不會太無趣啦”
“想先了解自己是誰,才知道自己想要誰。”韓易為徐憶如進行精煉的總結。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小如眼神柔軟,因為韓易的理解戳進了她的心窩里。
“自己心里的空,只有自己才能填滿。如果仰賴別人來填滿心靈的虛,終究對誰都不公平。”
“我不知道會不會喜歡媽媽安排的生活,也許會,也許不會,但是我的人生,就應該由我自己來選擇才對。”
“對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那個,針對有孤獨感的人所提出的解方”
徐憶如忽然發問。
“grace,跟我的名字一樣。”
“這個倒沒有聽過。”韓易誠實地回答。
“gratitude、recirocity、atruis、choidenjoynt。”
“感恩、互惠、利他、選擇和享受。”徐憶如語速放緩,像在講童話故事一樣耐心解讀,“每天寫下自己感恩的五件事,明白自己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如果認識同樣感受到孤獨的人,不妨請求他們的協助,這樣既能幫助自己,也能給對方帶來價值感和歸屬感。”
“利他,參與超越個人的志業,幫助他人,分享知識,得到自我的拓展。另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隨時要提醒自己,心態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的感受。”
“最后,也是最直白的建議,就是盡最大努力,享受你擁有的樂趣與生活。”
“我覺得,要做到這五點,我才算是準備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和戀人吧”
“只有做到grace,才能源源不斷地給他人帶來幸福與滿足,同時自己也會因為給予而獲得同等的情緒。”
“我倒不這么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