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用歷史來類比的話,聯合藝人經紀公司的架構,更像是三頭同盟時期的羅馬共和國。
自創立伊始,uta就一直在內部激烈的權力爭斗中艱難前行。作為領先藝術家經紀公司與鮑爾貝內徳克經紀公司合并之后的產物,公司內部的經紀人與客戶天然分為兩派,一派由領先藝術家經紀公司的掌控者吉姆伯庫斯領銜,一派由鮑爾貝內德克的聯合創始人,馬蒂鮑爾與彼得貝內德克主導。
雙方的權力制衡,從uta的第一屆董事會成員構成就可以看出,吉姆伯庫斯和馬蒂鮑爾竟然同時出任董事會的主席。這個不太常見的人事任命,能很好地反應出機構內部的權力傾軋,連董事會主席這樣一個在uta內部無甚實權的虛位都要互別苗頭,其他方面的明爭暗斗自然可想而知。
事實上,uta的成立,本來就是兩家經紀公司之間的資源整合。既然不存在收購與兼并,那也就沒有了明晰的上下級從屬關系。伯庫斯、鮑爾和貝內德克形成的前三頭同盟,都不認為對方有能力領導自己的利益集團。
他們之所以選擇結成同盟,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對外形成足夠的話語權,讓行業認同uta作為“世界四大演藝經紀公司”的江湖地位,從而提升商業影響力、議價談判能力與資本市場融資能力。至于公司內部的利益和權力究竟如何分配,那就是刀尖上過招后才能見分曉。
1997年10月,馬蒂鮑爾在與吉姆伯庫斯的競爭中敗下陣來,辭去了董事會主席職位,退任聯合藝人經紀公司的高級顧問。沒人知道彼得貝內德克是否背叛了他共事數十年的親密戰友,但從1998年馬蒂鮑爾憤然出走,另立鮑爾經紀公司的舉動來看,貝內德克大概率是跟吉姆伯庫斯組建了有限的戰略同盟。
前三頭同盟,隨著兵敗法薩盧斯的龐培死去而徹底崩塌。
驅逐鮑爾后,伯庫斯與貝內德克達成了在公司架構上的默契,由吉姆伯庫斯執掌董事會,彼得貝內德克退居二線,首席運營官由外聘的職業經理人出任,而首席執行官的位置,則交給鮑爾貝內德克經紀公司的嫡系來坐。
1998年至今,歷任ceo從來就沒有空降兵,全是由uta的部門負責人擔任,且都來自鮑爾貝內德克體系。
1997年至2006年擔任公司文學部負責人,2006年至2011年負責uta品牌、授權、代言與經紀人培訓事務,2012年被正式命名為新任ceo的杰瑞米齊默,是鮑爾貝內德克經紀公司的原合伙人,也是所有首席執行官中最具魄力的一個。
在他的領導下,uta在過去幾年中利用手中為數不多的資金,完成了幾樁精準收購,算是把公司從四大的邊緣拉了回來。讓uta重新回到好萊塢午餐桌熱門話題榜的午夜突襲caa行動,也是由齊默一手策劃執行。
鮑爾貝內德克的背景,讓杰瑞米齊默天然能得到彼得貝內德克的支持,但前者并非一邊倒。在過去的十年中,他與吉姆伯庫斯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而這也是他能從無數強力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uta的后三頭同盟時代就此拉開帷幕。
時間來到2016年4月,由杰瑞米齊默發起,彼得貝內德克和吉姆伯庫斯聯名通過的股權收購案終于告一段落,uta獲得了韓易和柏匯資本注入的19億美元資金,算是在四大的競爭中補充了一些彈藥。
目前,僅從資金實力和客戶儲備量來判斷,四大演藝經紀公司的位次,應是從ig、caa、uta再到i,順序排列。
幫助uta換得一手好牌的杰瑞米齊默,在公司的聲望與影響力必定將隨著瀚資本和柏匯資本的入駐而水漲船高。到那個時候,他是否還愿意成為兩方權力制衡的產物,就猶未可知了。他之所以委托喬丹布羅姆利試探韓易的態度,根源就在于此。
兩家資本機構聯合收購41的股權,意味著在uta即將擴充到十二人的董事會里,至少會出現兩到三張代表新股東利益的面孔,他們在重大事務的集體表決中,將起到無法估量的關鍵作用。
可以說,只要韓易支持誰,誰就能把三頭同盟變成羅馬帝國。
而這,也是韓易今天會面的主要目的。
目前的韓易并不打算直接干涉uta的日常運作,但這不代表他對uta的未來沒有自己的規劃。接下來,韓易要做的就是利用收購協議中的優先考慮條款,繼續吃進uta的股份,直到掌握絕對控股權為止。
然后
然后就是超越caa和ig,問鼎演藝經紀界的霸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