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游戲那邊,目前是什么情況”
“他們給我開了1800萬美元的片酬。”凱文也抿了一口香檳,“但我拒絕了這個提案。”
演員的具體片酬,一直以來都是對外界諱莫如深的機密信息。沒有哪個好萊塢明星想讓外界知道自己上一部電影的具體收入,因為這會嚴重限制他們和簽約演藝經紀公司的議價能力。
不過,今天坐在餐桌上的,有兩位都是知根知底的律所代理人,合同本就由他們過手。有客戶代理保密協議,凱文哈特根本不怕他們會走漏風聲。
至于韓易,這位億萬富豪今天是帶著支票簿,誠心誠意來談合作的。那么凱文拋出一些無傷大雅的數據,以示信任和誠意,也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為什么”韓易挑了挑眉毛,問道,“太少了”
“不,這個標價其實還不錯。”凱文哈特搖搖頭,“我拒絕是因為,我想要8的票房利潤分成。”
“明白。”
韓易微微頷首,心下了然。即使是對影視行業不甚了解的他也清楚,對于現在的好萊塢影星們來說,所謂的一次性片酬只是預付款而已,他們真正賺錢的地方,在于從片商那里分到的點值。
大制片廠時代,演員都被各家電影公司簽死了片約和年限,除了一次性的演出費用之外,他們沒辦法從影片的商業表現里分到任何利潤。不過,1950年代早期,傳奇經紀人盧瓦瑟曼為他的客戶,當時叱咤風云的頂級巨星吉米斯圖爾特拿到的主演合同,卻徹底改變了整個行業。
當時的環球影業非常想要吉米斯圖爾特出演西部片百戰寶槍,但卻沒有多余的預算來支付他的高昂片酬。于是,盧瓦瑟曼便開動腦筋,為吉米斯圖爾特和環球影業雙方解決了這一難題。
他提出的協議里,吉米斯圖爾特降低了片酬要求,從而換取這部影片的部分利潤。就像羅比威廉姆斯跟ei的音樂全約一樣,這份分成協議也大獲成功,環球影業獲得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經典西部片,吉米斯圖爾特也通過票房分成賺得盆滿缽滿。
在好萊塢這樣一片每個人都在瘋狂八卦,所有人都急切地想知道別人拿了多少酬勞的地界,吉米斯圖爾特與環球影業的成功故事迅速散播開來,并逐漸變成了整個電影工業新的演員協議標準。
“毛利潤,還是凈利潤”
“當然是gross,易。”凱文哈特擺擺手,把嘴巴撇得很低,“在我們這個行業里,只有毛利潤才是值得信賴的詞匯,因為每家公司對于所謂的凈利潤,都有他們自己的計算方式。”
事實確實像凱文哈特說的那樣,不管是為了避稅,還是為了把資方的錢更多地揣進自己兜里,每家電影公司對于凈利潤的核算都有自己的公式。在好萊塢的電影合同里,任何“rofit”,都是得像這樣打上雙引號的。因為它所代表的,并不是大眾認知中,總收入減去總支出的剩余金額。每個公司,乃至每份不同的協議里,對于這個詞都有自己的定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核算利潤的時候,片方很少會只算底片費用,即制作電影全部底片所花費的實際成本。幾乎所有的影視制作公司,都會在造表的時候加上15的間接成本,作為制片方在電影拍攝期間“運營公司產生的各種開支”的補償。
擺在明面上的臺賬都能這樣直接加碼,私底下能加多少錢,誰也說不清楚。演員的公會版稅、制片方附屬協會的會費,廣告宣傳費、膠片的運輸與保險費,乃至稅費、票房審計費,能做手腳的地方一大把。
因此,不管對于演員、編劇、制片人還是導演來說,只要名氣大到能跟片方談分成,那么最差的條件永遠都是“凈利潤分成”,最好的條件則一直是“firstdross”。顧名思義,firstdross是指參與者可以從第一張門票售出開始就分潤,而不需要等到電影制片廠收回成本。
當然,在凈利潤和純毛利之間,還有“調整后總收入”,即adjtedgrossreceits,縮寫agr,和“修正后的調整總收入”,即odifiedadjtedgross,縮寫ag,以及其他無數種分成方式。有的方式更有利于片方,有的則更偏向于參與方。
不過,無論每個協議如何起草,協議里存在怎樣的分成細節,全行業都一致同意對于電影的各色參與者來說,毛利潤分成,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