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不喜歡美度徑1730號的風格。
從刻意由砂石鋪設的復古車道駛入,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所謂“現代傳統風”的木瓦風格宅邸,這是一種興起于1880年代,大量借鑒維多利亞風格的新英格蘭建筑手法。不管是瓦面構造的外墻,還是高聳到夸張的紅棕色煙囪,抑或是二樓那個凸出的半圓形露臺,都不符合韓易的審美觀念。
一座價值四千五百萬美元,不倫不類的仿古臨摹,這是韓易對美度徑1730號能給出的,最中立的評價。
但對于這棟豪宅的主人,韓易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沒有模仿、借鑒和抄襲,大衛魯賓斯坦的人生,是一部完全原創,充滿想象力的二十世紀財富大戲。
1987年創立凱雷集團,用29年的時間,逐步成長為千億級別的國際資本第一梯隊。
光是這樣一句簡單的介紹,就足以寫入人類歷史。
換句話說,大衛魯賓斯坦的人生,就是一部政治與資本相濡以沫的現代史。
每一分每一秒,圍繞著他發生的事件,都會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變成新聞,為全世界所熟知。
當賓利添越行駛到美度徑1730號的環形車道右側,被兩位戴著墨鏡,穿著黑色西裝的特勤局特工攔下時,這種仿佛在見證歷史的強烈觀感在韓易心中攀升到了頂峰。
“先生,請停在原處。”
兩位特工站在車頭,雙手交疊放在身前,一動不動地注視著他們。另有四名藏藍色夾克,稍微年輕一些的nyd將車輛以一個怪異的角度圍了起來。隨后,兩個身穿灰色西裝的高加索光頭直接在前輪處俯下身子。
“在我們檢查車輛的時候,請不要開啟發動機。不許使用手機,也不準拍攝照片。”
車頭稍微年長一些的特工左手半伸,扯了扯嘴角,算是形式上的告知與安撫。
“謝謝配合,我們很快會結束。”
配不配合,有區別嗎
韓易點點頭,把吐槽的欲望吞進肚子里。不需要太好的視力,他也能透過車窗看到這一切瘋狂的源頭。
大衛魯賓斯坦,正站在左側的車道前,與比他稍高一些,同樣滿頭銀發的老人談笑風生。
韓易只能坐在汽車里,稍有妄動便會被射成篩子,而大衛魯賓斯坦,可以直接握住那位老人的肩頭,在對方耳邊親密低語。
2016年,這位曾經的特拉華參議員還是比吉祥物強不了多少的副總統。民主黨像喜歡圣誕老人一樣喜歡他,就算是共和黨人,也不介意這樣一個沒有攻擊性的慈祥面孔。
這時,他還不是“瞌睡喬”,而是參議員里最貧窮的“中產階級喬”。
誰能想到,這位已經74歲的老者,能夠在自己的競選搭檔退休的整整四年后,成為這個國家最年邁的最高決策者呢
韓易微微瞇起眼睛,饒有興致地想道。oge第一頁就是大衛魯賓斯坦與副總統之間深厚交情的新聞報道,頂級富豪與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的耦合,實在不是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他只是沒想到,這一幕,重生的自己竟然能夠親眼見證。
雖然是在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