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大道上找到屬于邁克爾杰克遜的那顆星星,幫蹲在地上的媽媽和外婆各拍了幾張中老年旅行團標準游客照后,韓易便開車帶她們去到了下一個目的地。
位于連接洛杉磯南北兩麓的i405高速公路左側,占據布倫特伍德社區至高點,由保羅蓋蒂于1974年打造的蓋蒂博物館。
沒錯,就是韓易他們在皮埃爾酒店住的那個蓋蒂套房的冠名者。
若是想要俯瞰大洛杉磯的全景,絕大部分并不真正了解天使之城的游客,會選擇格里菲斯天文臺。離市中心足夠近,方便拍攝各個時段的dt天際線,望遠鏡每隔步就有一臺。而且,那墨綠色的巨型穹頂,也是經常出現在各類電影和宣傳片中的經典洛城標志。
但每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超過半年的居民都清楚,蓋蒂博物館,才是真正無與倫比的第一觀景臺。
之所以會把蓋蒂博物館排在首位,首先跟落成年代有關系。格里菲斯天文臺的竣工時間是1933年,哪怕經過數次大規模修繕,步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天文臺也是老態盡顯。
拋開隨處可見的游客涂鴉和簌簌往下掉粉的墻皮不談,格里菲斯天文臺老化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其停車位的規劃及其不合理。
諾大的地界連個像樣的車庫都沒有,只有一個不到200個車位的露天停車場懸在山脊左翼。一旦這里停滿,就得沿著西部峽谷道路邊的灰色路肩停車了。
工作日還好,如果是在c畢業日這種洛杉磯游客暴增的重要節點,那想要抵達天文臺,不僅得跟沿途的司機斗智斗勇,還得徒步十多二十分鐘,才能大汗淋漓地欣賞到那因為過度勞累,而變得不太有吸引力的風景。
其次,洛杉磯的熱力圖,在過去數十載的時間里其實一直在朝著太平洋的方向緩慢西移。
所謂的洛杉磯市中心,對于相當一部分本地居民來說,是一年到頭也不會造訪一次的空中樓閣。圣莫妮卡海灘、威尼斯海灘、格羅夫購物中心、西園世紀城購物中心,還有羅迪歐大道,這些才是讓全世界心馳神往的好萊塢電影場景。
因此,想要看到現代洛杉磯的菁華區域,最無可挑剔的點位,其實就是韓易居住的鉑金三角,特別是貝萊爾。懸在世紀城頭頂,東面是市中心,西面有海岸線,真正的全方位無死角。
當然,作為私人住宅區的貝萊爾,沒有兩三百萬美元打底,連敲開房門的機會都沒有。對于普通游客來說,退而求其次,最適宜的高點,就在貝萊爾右側不遠的布倫特伍德山頂。
十車道的i405,蜿蜒延伸到窮盡目力也無法觸及的極南之境,像一條淺灰色的大動脈,撐起洛杉磯特別是好萊塢的發展脊梁。
天使之城的熱鬧喧囂,與夏日微風吹過羅伯特歐文花園的舒緩低語交相輝映。當加州陽光把金色的擁抱潑灑在西好萊塢和圣莫妮卡的街道之間,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現代建筑藝術奇跡,與郁郁蔥蔥的參天棕櫚樹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精美異常的,城市魅力與自然景觀相依相存的馬賽克圖。
頭頂的湛藍天空似乎無邊無際,為腳下的壯觀景象營造了一幅寧靜的背景。從蓋蒂博物館向下眺望,徐徐展開的nd,仿佛一個充滿活力的萬花筒。
左側,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天際線,如同一首精密鋼鐵與玻璃幕墻的交響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右側,浩瀚的太平洋是一片碧波萬頃的壯麗,海浪隨著令人著迷的節奏親吻著地平線。
在山腳下的現代化車庫里停好車,搭乘鋼索空氣懸浮纜車緩緩升上頂峰平臺。此時此刻,站在蓋蒂博物館戶外露臺上的韓易與趙宥真,正沉醉于這無法言喻的,雄渾與雅致交織的城市之美中。
“整個洛杉磯,我還是最喜歡這里。”
享受了將近十分鐘的靜謐時光后,趙宥真率先打破了沉默。
“我經常一個人過來,看展覽也好,看風景也好,或者就是在這里吃一頓午餐總會讓我感覺很寧靜。”
“是啊,我也很喜歡。”韓易點點頭,應和道。這是曾經最富有的美國人,饋贈給世界的奢華禮物。保羅蓋蒂耗費巨資,在太平洋帕利薩德那片原本荒涼的山頭,復刻出了古羅馬時代最豪華的莊園群落帕比里莊園。
保羅蓋蒂還活著的時候,那里是承載他驚世財富的私人宅邸。而在他去世后,則變成了一間繼承他12億美元財產,全世界最富有的博物館。
1997年,這家擁有無數魯本斯、倫勃朗、莫奈和馬內畫作的收藏機構,又在貝弗利公園道拓出一方134000平方英尺的天地,也就是他們腳下的蓋蒂中心新址。
趙宥真來這里享受的是微風從山崗拂過的歲月靜好,但對于韓易來說,他感受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曾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選為世界上最富有個人的保羅蓋蒂,1966年就擁有12億美元的財富,相當于現在的78億美元。
到他1976年去世,這個數字已經暴增到了60億美元,相當于現在的230億美元。
站在蓋蒂中心的觀景臺上,韓易總是忍不住會去思考一個問題。
一個人,到底需要擁有什么樣的品質,經歷什么樣的境遇,付出什么樣的犧牲,才能獲得保羅蓋蒂這樣的成就,才能像他一樣,即使已經死去整整四十年,軀殼已經化為一捧塵土,以他命名的機構,依然能在這滔滔紅塵里,散發無可比擬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