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2002年吧,我記得是911之后來的美國,在ucb念大學。”
老劉拿起杯子,輕輕搖晃著里面的溫熱茶水,進入了回憶模式。
“哇,ucb喔”
徐憶如贊嘆道。
“那會兒要考進去好難的。”
“你嫂子也是ucb的,比我晚一屆,她難度更大啦。”老劉笑著指了指廚房的方向,“她自己說的,我不知道喔,好像那一年蓉城就錄了她一個人。”
“應該是真的。”韓易也不由感嘆,“我2012年錄c的時候,全蓉城也沒有多少名額更別說十年前的ucb了。黃姐太厲害了。”
“對啊,她學霸來的。”老劉豎起大拇指,“她家在蜀川開火鍋連鎖喔,好幾十家店,結果她對煮火鍋不感興趣,只喜歡文學,特別是西方文學。”
“在ucb也讀的這個”
“對,engishiterature,我經常跟她開玩笑講說,她是華國新世代第一批小資產階級。”
“那你們是一個專業嗎”徐憶如對餐館夫妻的情史越來越好奇,右手托著臉頰,興致勃勃地追問道。
“我不是但差不多喔,我讀的語言學。”老劉攤開手,瞇起的眼睛里頗有些老頑皮的可愛味道,“我跟她正好是反的,她家做餐飲,但她喜歡文學。我家嘞,搞研究的,但我又喜歡研究吃的東西。”
“搞研究,教授喔”
“爸爸在臺大教歷史,媽媽出了幾本語言學方面的書,這邊講講課那邊講講課這樣子。”
“那在伯克利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有一個欸,我也記不得那活動叫什么了。反正我當時負責那個活動的caterg,然后她跑過來參加,我們就聊起來了。我還記得她當時正在寫一篇關于查爾斯狄更斯作品里面,食物和文學之間相互作用的論文。我跟她就這個話題吵了一晚上,然后就”
“就在一起啦。”徐憶如為故事畫上一個圓滿的結尾,露出一個心滿意足的笑容。
“沒有那么簡單啦,我們那個年代,兩邊都保守得要死。哪像你們現在的年輕人,感覺來了什么都不管不顧。”老劉擺擺手,把徐憶如加強在他身上的浪漫幻象驅散到空氣中,“對了,你們是多久結婚的感覺都還蠻小欸。”
“我們嗎”韓易用手指著自己,看向徐憶如,“你講我講”
“你講啦。”徐憶如膩聲膩氣。
“我們也是讀的一所大學,南加大。比你們更巧的是我倆還是一個專業。”
放下茶杯咂咂嘴,韓易開始半真半假的胡編亂造。
“她比我小兩屆,但我頭兩年有一門沒選,就正好在同一節課上遇到了而且還是一個討論小組。當時小組里有個男生很迷她,瘋狂追求,但可惜她就只喜歡我”
“喂,不要亂講好不好。”徐憶如在韓易的肩頭拍了一巴掌,極力爭取故事的主動權,“明明是你追求莪,我勉為其難地答應。”
“男生嘛,都懂的。”老劉笑瞇瞇地幫韓易打圓場,“老公在外面怎么講不重要,回去讓他跪搓衣板就好。”
“搓衣板你有沒有帶上”
“讓我跪的東西,還要我自己帶啊”
“那不然嘞。”
韓易和徐憶如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的樣子,還真像是一對尚在熱戀期,連俏皮話都帶著三分甜味的新婚燕爾,看得一旁的老劉又多添了幾道笑紋。
“反正就是一見鐘情就對了。”老劉評論道。
“算不算一見鐘情”徐憶如含笑把問題拋給韓易。
“那肯定算啊,別的不說,光看顏值,我說其他的那都是在瞎扯。”
遇到這種問題,韓易的處理方式只有一種,學錢德勒把真實的自己藏在玩笑話里。
“你還沒說完呢,劉哥,跟咱們黃姐到底是怎么確定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