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縈繞在我腦海,
小小音符在床頭翩然起舞。
歌聲在發絲間纏繞交錯,
四周黑白琴鍵隨處可見”
odies這首歌的主要創作者與制作人伊娜沃德森,在后世以與卡爾文哈里斯合作的那首hodeeisyourove揚名。但在2016年,她還是一個更多時間活躍在幕后的作曲家。她的服務對象,主要就是itteix、js和theanted這類青少年流行團體。
因此,這種拿給任何一部迪士尼電視劇當主題曲都不會突兀的音樂,伊娜沃德森一天能寫好幾十首。
壞的一面是,旋律平鋪直敘,歌詞老舊俗套,編曲配器特別模板化。
好的一面是
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的粉絲就好這一口。
“心頭敲著躍動的鼓點,
循環播放我最愛的歌。
耳邊響起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一直持續”
他們的偶像,十年前就是唱著類似的青春歌謠紅遍全美。這首odies的旋律與唱詞,以及麥迪遜身后無邊大屏上同步播放的,2013年制作的v,就像一臺回到未來里的dc12,把這些已經遠離零零年代的“大人”們,拉回到了那個teeno主宰樂壇的年代。
舉起手機或者汽水,不少人開始跟著強勁的鼓點上下揮動手臂,晃動起了身體。
雖然這不再是他們會鎖上臥室門反復播放的音樂,但在演唱會的安全環境里再回憶一次,也不失為一件趣事。
“這歌得多老了”
“誰知道呢,可能是她八歲發的歌吧。”
“cheesy”
當然了,任何場合,都不會少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反調大師。用或犀利或幽默,或完全不近人情的方式把這首明明白白大大方方的青少年流行批判一番,能讓他們在朋友、伴侶或者孩子面前體現出更高的價值。
至少他們自己是這么想的。
“dorei的旋律,
像abc一樣簡單,
卻如交響樂般美妙,
我說的是,你與我的感情”
“旋律縈繞在我的腦海,
無時無刻不回蕩在我心間。
曾有些走調的我,
被你精心修音,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實話實說,舞臺上的麥迪遜比爾,對斯庫特布勞恩和小島唱片為她挑選的這首出道單曲,也沒什么特別的感覺。
再說得直白一點,可能用厭惡來形容比較恰當。
泡泡糖般的青少年流行,就不是麥迪遜想套在自己身上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