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好我上周剛跟他在dc吃過午飯,杰瑞還讓我給你問好,說有機會去曼哈頓的話,一定要跟他提前打聲招呼。”
論場面上的話術與姿態,喬丹布羅姆利在魯本面前當然絲毫不落下風。畢竟魯本基胡恩到目前為止的主戰場還只有卡森市一個,而喬丹則早就是好萊塢、華爾街和國會山通吃的大佬了。
他們口中的杰瑞納德勒,是民主黨來自紐約第十國會選區的國會議員。這位出生于布魯克林的猶太后裔,在國會的藝術黨團、進步黨團,還有不管你信不信亞太裔美國人黨團內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自1992年接替身故的泰德維斯出戰以來,迄今為止杰瑞納德勒已經連任了整整十二次,崇尚跨黨派合作且沒有更進一步的政治野心的他,是兩黨任何新當選的國會議員,或者渴望成為國會議員的政治人物,都必須拜謁的山頭。
要知道,他可是當年民主黨這一側牽頭跟共和黨一起對比爾克林頓發起彈劾的狠人。若想要在國會里辦成事,推進承諾給選民的政治議程,杰瑞納德勒這種在過道兩邊都有熟人的縱橫家,不光不能得罪,還得盡力拉攏。
因此,對國會山的席位垂涎已久的魯本基胡恩,自然會想盡辦法跟杰瑞納德勒結交,每年的dnc期間,魯本一項固定的活動,就是跟杰瑞納德勒共進晚餐。
至于喬丹布羅姆利,他跟杰瑞納德勒的交情更深、更穩固,也更具現實意義。喬丹和他的音樂律師同僚們正在全力游說的音樂現代化法案,態度最積極的兩位議員,就是共和黨的弗吉尼亞州國會議員鮑勃古德拉特,以及民主黨的紐約州議員杰瑞納德勒。
政治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復雜之處在于,不管是喬丹布羅姆利、魯本基胡恩,還是杰瑞納德勒,都需要十數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才能開拓出屬于他們的人脈圈層。而簡單之處卻也緊隨而至,擁有基礎圈層后,再想要去做進一步的擴展,只需要一通電話甚至一條短信就行。
喬丹布羅姆利跟魯本基胡恩的初次會面,正是杰瑞納德勒一通電話就搞定的安排。
“當然,我應該感恩節之前會去一趟。”
回復著喬丹的寒暄,魯本那雙掛在濃眉下,神采奕奕的眼眸已經轉移到了韓易身上。
“想必這位一定是”
“韓易先生。”喬丹微微側身,為韓易讓出空間,介紹道,“聯合藝人經紀公司最大的機構股東,瀚音樂集團的創始人。是我最重要的音樂客戶,也是現在洛杉磯亞裔社區最熱門的話題。”
喬丹布羅姆利的措辭非常巧妙,不僅沒有透露半點關于韓易的國籍與其他身份識別,還為韓易套上了一層朦朧的政治正確外衣。
亞裔社區。
不管韓易是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還是準備入籍的新移民,又或者是根本沒有打算向合眾國宣誓效忠的外來淘金客,都無所謂。一個“亞裔社區代表”的光環罩在身上,接下來三人之間的談話,就少了些猜疑與隔閡。
只要魯本不問,那韓易就永遠是一個熱衷于公共事業的亞裔富豪而已。
政治的藝術,在于模糊化的話術,也在于模糊化的思維。
揣著明白裝糊涂這種事,放之四海皆準。
“很高興認識您,韓先生。”
“也很高興認識您,基胡恩先生。”韓易落落大方地向魯本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