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迪遜麥迪遜麥迪遜”
“我們愛你,麥迪遜”
“adib,youthequeen”
一滴晶瑩的汗珠從額前滑下,恰好落在麥迪遜比爾的眼睛里。
眼部厚重的妝容,感覺隨時都會松動的假睫毛,還有嵌在瞳孔表面的隱形眼鏡,讓她沒辦法抬手擦拭。麥迪遜只能用力眨眨眼睛,在一片水光粼粼的模糊中,努力綻出燦爛笑容,保持odies的結尾動作,直面臺下如暴風般席卷而來的山呼海嘯。
如果視力沒出問題的話,左側看臺第三排到第五排,那一小片區域,好像全是她的粉絲。
“喜歡麥迪遜的第四年。”
“釀造對啤酒的熱愛。”
“adinbeeraaysonta”
這些是其中一部分,被寫在應援紙板上的話語。
今天是怎么了
自從踏上巡演路途以來,麥迪遜比爾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場面。更熱情一些的城市,會給開場嘉賓最大的善意,伴隨強勁的電子韻律翩翩起舞,毫不吝嗇他們的掌聲。某些稍顯冷清的場館,在她登臺的時候,甚至連一半的位置都坐不滿,觀眾們不然就是在找位置,不然就是在互相閑聊,還有人專注于解決剛在外面買到的高價熱狗,沒空搭理臺上那個賣力唱跳的姑娘。
布魯克林,od。
赫爾希,bad。
波士頓,od。
蒙特利爾,bad。
麥蒂在心里列了一個小清單,每演過一座城市,她就會打上一個綠勾,或者一把紅叉。若是當晚博得了滿堂彩,就鼓勵自己繼續加油。如果反響不及預期,思考一下作為表演者,自己還有哪些地方能做得更好。
麥迪遜比爾在生活中可以是一個懶散的、淘氣的,甚至是脆弱的十七歲小姑娘,但她絕不允許自己的青春期,跟舞臺扯上關系。只要拿起麥克風,她便會以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如果是拉娜德爾雷,她會怎么做
如果是蕾哈娜,她會怎么做
十三場下來,雖然專門來看她的粉絲鳳毛麟角,雖然只有寥寥數人能跟她一起合唱,而且合唱的歌曲也僅限之前發行過的odies,雖然麥迪遜心里非常清楚,無論現場表現得有多熱情,這些觀眾,終究不是來看她的。她的set結束之后,等不到散場,只要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一上臺,她的所有表現,出彩也好、糟糕也好,高音飆得讓人擊節贊嘆也好、低音沉不下去有些走調也好,都會在頃刻之間被遺忘得一干二凈。
這也不奇怪,畢竟,誰會對一個開場嘉賓念念不忘呢
麥迪遜比爾在心中這樣安慰自己。
這是一個藝人必然經歷的過程,從餐前面包,到配菜,再到甜品,最后才會成為所有人殷切期待的主菜。
把自己當成一塊小小的可頌吧,盡可能地多吸收現場演出的養分,讓自己變得更誘人一些,更可口一些。
每個演出日的下午,在彩排現場按下話筒開關的那一瞬間,麥迪遜都會讓自己沉入一個想象的幻境。仿佛這就是她的全美巡演,是會為她開啟上百盞聚光燈的萬人場館,臺下的觀眾,都會呼喊著她的名字,為她一人而來。
這是支撐她在感冒沒有徹底好透,嗓子反復化膿的情況下,堅持到現在也沒有倒下的源動力。
她熱愛這個舞臺,她相信這個舞臺,總有一天只屬于她一個人。
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么快。
胸口劇烈起伏著,顱腔內自己的粗重呼吸,與耳廓外整齊劃一的口號聲融合在一起,那種楚門的世界一般的虛幻感與抽離感,讓她有些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他們真的在喊我的名字
出道以來,還沒有哪場演出,會有這么多人,專門喊我的名字。
阿什頓庫徹是不是在臺下我是不是被整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