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話題來到真正的大人物身上,杰里納德勒。」
「我能理解達雷爾伊薩在他面前相形見絀,但約瑟夫克勞利不是已經有資格競爭黨團主席了嗎上個世紀就是國會議員,地位應該不會比杰里納德勒更低。」
「嗯,克勞利也許在民主黨全國總部有些能量,但在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里,杰里納德勒才是每個人都想要結交的政客。」
「enighten。」
「約瑟夫克勞利在皇后區和布朗克斯為非法移民的權益大聲疾呼,而杰里納德勒,他的紐約第10國會選區,是除了紐約第13國會選區之外,全國范圍內面積第二小的選區。但從經濟重要性來說,卻是全國排名第一的選區。因為,整個曼哈頓西側,從上西區到炮臺公園。切爾西、格林威治村、地獄廚房、華爾街,自由女神像、紐約證券交易所、帝國大廈、布魯克林大橋、中央公園、舊的世貿大廈,見鬼,甚至新的世貿大廈,美國幾乎所有全球知名的地標,都是由他代表。」
「哇噢。」
「是的,易,哇噢。從1993年開始,他就是華爾街與國會山最穩定的傳聲筒之一,也許沒有之一。他的身高也許只比演講臺高一個頭,但他的政經影響力,卻比紐約任何一棟建筑都要高。」
「他有哪些盟友」
「所有不是他敵人的人。聽起來很滑稽,我知道,但仔細品味這句話,你就能體會到他的強大。」
「聽起來,似乎所有與藍色站在一邊的人,都有求于他。」
「或多或少是這樣的。易,約瑟夫克勞利想競選的黨團主席,算是民主黨在眾議院的第四號人物,能做的事情,不過是制定并主持每周黨團會議,和其他官方活動而已。離開藍色過道,幾乎談不上有任何影響力。」
「而納德勒不一樣。」
「天壤之別。他是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資深成員,2007年的彈劾案,就是由納德勒主導。最后,也是納德勒以總統任期還有一年,彈劾已無必要為由,沒有安排聽證會。能夠頂住黨內壓力,取消彈劾,一方面說明他在民主黨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在對面肯定拿到了不少隱性的好處。」
「他想推動的法案,那之后應該沒有過不去的吧。」
「倒也不盡然,因為他在推動的改革,都是民主黨一側最激進的議題。聯邦范圍內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墮胎合法化、綠植合法化、伊朗核協議很多法案,不一定要在國會獲得通過,但只有他加入,才能幫助民主黨把法案拿到大會上廣泛討論,在全國范圍內獲得好名聲。」
「我明白,有些法案不需要通過。它們在眾議院里存在的時間越久,爭辯得越久,對某個黨派就越有利。」
「是這樣的。除了法案之外,納德勒目前來說最重要的政治資產,是他對現任總統的支持。可以說,他是黨內最早發聲支持選出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的人。因此,他與巴拉克和米歇爾的關系非常好,只要到紐約,必然會跟他見面,很多聯邦范圍內的大事也要跟他磋商。藝術黨團、進步黨團、亞裔與太平洋島民黨團、全民醫保黨團、眾議院支持墮胎權黨團,跟這五個黨團有關的議題,納德勒都有關鍵一票。特別是最后兩個,納德勒為obaacare的通過出了大力氣,墮胎權法案也是因為有他,才能拖到現在而不被黨內的反對聲浪吞噬。」
「他聽起來像是這個世界上最自由派的政客。」
「自由也有代價,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在政治光譜上如此偏左的。你知道他為什么能擁有這樣的特權嗎」
「因為他在紐約,因為他是猶太人。」
「非常直率但,是的。而且他不是一般的猶太人,他是國會里唯一一個接受猶太學院教育的猶太人。除此之外,史岱文森高中畢業,哥倫比亞大學本科。一邊在紐約州議會任職,一邊拿到福特漢姆法學院法學博士。他是猶太裔,紐約人,特別是猶太裔紐約人認可的黃金男孩,再加上他的進步政見,在這座城市里,他完全沒有挑戰者。」
「他就是媒體所說的那種終身制議員。」
「沒錯,所以,音樂現代化法案,想要關注和聲量,并最終獲得通過,他是必須爭取的旗幟人物。由他來帶領民主黨這一側的力量進行整合,最為適宜。」
“那我們用什么作為籌碼來吸引他呢”
“這是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