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咸”
第一筷面條入口,徐憶如的臉就皺成了苦瓜。
“新教學樓買鹽打折喔”
“對,自貢人承建的。”韓易喝了一口加了不知道幾勺辣醬的湯,調侃道,“正好合我胃口。”
“不要吃那么重口啦,對身體不好。”小如絮絮叨叨地起身,用免費的透明塑料杯給韓易接了點冰水,放到對方面前,“多喝點水,少喝碳酸飲料。”
以前,不管韓易的生活方式有多不健康,徐憶如充其量也就是溫柔地提醒兩句而已。
但現在不同了,自家的豬,自己要負責照顧得白白胖胖才行。
“好,聽你的。”韓易笑笑,把隨拉面套餐附贈的可樂推到一邊,“今天怎么這么早下課”
“因為是開學第一天欸,教授都不想上課。把教學大綱講了一遍,就讓我們走了。”
“對哈,確實。”
韓易點點頭,美國大學一向如此,除了教授跟學生一樣,還沉浸在暑假的氛圍里沒回過神來之外,開課以后,校方也會留出兩到三周的時間給學生做出選擇,可以隨時添加或者放棄某個課程。因此,教授一般會把實質性的教學內容排在第二周往后,第一節課主要就是介紹課程本身的整體架構,和最終成績的計算方式與分布情況。
在南加大這邊,8月22日開課,9月9日是可以放棄課程而不用被打上“”標記的最后一天。當然,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等到三周之后再選擇放棄,因為那個時候其他想選的課程基本上已經滿人,如果到時候才dro,很可能會出現這一學期學分修不夠的情況。若是某個學期只修了12個學分,那便需要接下來兩個學期都拉滿到18個學分,才能找補回來。
韓易的選課方式,是先根據專業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選足18個學分。第一周,每門課都去試聽一次,看哪個課程比較難拿分,就果斷dro掉哪個,再補一門2學分的水課,以保證他的ga始終處在39的水平線上。
至于徐憶如,這姑娘就不知道放棄這兩個字怎么寫。凡是她選的課,到最后只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以a的成績通過,40績點到手。
第二種結果,教授給a的話,順手再拿個a。
“不過你們好像今天時間都上滿了是不是”小如歪頭看著韓易,“我在你們那個負一層的那個樓梯坐了快一個小時你才出來。”
“別提了。”韓易滿臉晦氣地回答道,“念syb十分鐘,自我介紹一個半小時。”
一般來說,除了個別25人以下的小課之外,本科階段很少有教授會要求學生第一節課做自我介紹。通識教育課程就不用說了,隨便舉個例子,hist200g,美國歷史,200人的最大注冊容量,最終選課的學生有169個,得在taerha101的大演講廳才坐得下,上課搞隨堂測驗,都要每位學生發一個傳感器按鍵作答,搞得跟jeoardy似的。
而那些幾十人上下的專業大課,教授也沒有興趣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且不說前三周可以隨意棄課,今天記住的名字明天就有可能消失,本科課程本身就更偏向知識傳授,績點絕大部分都是與需要獨立完成的考試和論文有關,哪怕有resentation和小組討論,一般來說都只是課程附加的組成部分。
研究生階段就不一樣了,以韓易選擇的南加大普萊斯公共政策學院藝術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為例,兩年四個學期,必修課就占去了絕大部分時間,只有兩門選修課在研一下學期和研二下學期開放。而且哪怕是選修課,也有嚴格的范圍限制,只能在學院制定的四門藝術領導力課程中進行選擇。
這就是韓易今天首堂課上了個把小時的根本原因,泛管理類的課程本來小組項目就多,再加上學生沒有選擇其他替代品的奢侈,所以教授才會放心地要求他們搞點毫無新意的破冰活動。
這可把韓易郁悶壞了。
直到此時他才發現,自己心心念念想要延長的校園生活,好像并不是每個方面都有吸引力。